母親脾氣急躁,快人快語、一語中的,父親在母親發脾氣時維持他那書生本色,沉默不語,架當然也吵不起來了。父親認為“夫妻之間不要斤斤計較,只有閑得沒事干的人,才會爭多論少的。再說,朋友之間爭吵可以避不見面,夫妻不成,吵吵鬧鬧等于自尋煩惱?!?/p>
多少年來。不論搬到什么地方,母親永遠把家里最好的一問房留給父親做書房,她自己用較小的房間。我們小時候,人口多,房子小,父親有間“三疊室”做書房,母親卻在人來人往的長廊盡頭擺張書桌就行了。她說:“桌前一把藤椅,看我朗爽笑容,蠻快樂,窮開心嘛!”
父親從小生活在優渥的環境中,有些東西是忌嘴不吃的;母親則是胃口好得很,什么都吃,但她對父親的挑食非?!白鹬亍?。家里吃韭菜餡兒餃子時,她一定包一些白菜的給父親,而且先下鍋煮了給他吃;吃涮羊肉時,她一定先為父親涮些豬肉片、白菜、粉絲,給他弄好一大碗,然后松口氣說:“好了,你爸爸那碗弄好了,咱們下羊肉吃吧!”
而父親一生潔身自愛、奉公守法、認真工作,每月薪水袋原封交給母親,后來《國語日報》改發職員每人一本銀行存折,父親也把存折交給母親,連摸薪水袋的機會都沒有了。父親事業成功,在社會上受到敬重,也以妻子的成就為榮,他常常在言談中要我們幾個女兒學習母親(急躁的脾氣除外)。人們常說,成功的男人背后有一位偉大的女性;不過,現在是女強人的時代,成功的女人后面也有一位偉大的男人。那么,林海音與何凡兩人到底誰在誰的后面,還是都在前面呢?“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他們這一對伉儷是站在一起的,彼此并肩攜手?!痹娙擞喙庵斜硎?。
另一位詩人則以“北海的風,吹開夏的園林,千朵繁花,喜悅的歌唱”來形容何凡、林海音的一生婚姻。
母親的生活態度又是什么呢?她說:“我們只是快快樂樂、認認真真地在生活。為了生活快樂,我們花錢不小氣,但也不肯浪費;我們工作時嚴肅,但也不放棄輕松的休閑活動。我們跟大家一樣,常為自己著想,但也時時愿意為朋友著想?!?/p>
母親晚年生病,第一次被醫生宣布要住院時,她第一句話是:“承楹怎么辦?”她想到的不是自己住院,而是誰來照顧父親。母親病倒后,父親把母親主持了五十多年的家接了過來,雖然他不需要親自動手,但對于從來不管家務的父親來說仍不容易。母親剛中風病倒那年過年,我回臺灣,父親要我翻閱母親去年的日記簿,查查過年該包多少錢給清潔婦、管理員等;后來我發現父親有本記賬本,從來不理家的書生父親開始理家了。父親是個明智的人,他的耐力與智慧在晚年發揚出來。現在他們角色對換,美滿婚姻在最后發出最溫暖的光芒。
母親腿好時,父親會牽著母親的手在家門口散步、吃小館。去年我回臺北,一天早晨運動回來,門口的管理員指著前方說:“夏先生、夏太太去散步了?!蔽亿s快追出去,他們不在巷子里,我又轉到另一條巷子,突然看見他們坐在一家西餐店的大玻璃窗里。隔著清晨的陽光,正在享受茶和三明治早餐。好一對漂亮老人!我突然很感動,他們不只是夫妻,也是朋友,六十多年來不論生活上有什么變化,永遠同心一志?,F在,他們攜手在學習過另一種人生,那就是最后的晚年。
六十多年來,他們兩人合作建立家庭、辦報、編副刊、編雜志、開出版社、著譯文章,沒有固定假期,但是卻忙得開心。兩人少有意見不合的時候,理性的辯論偶有發生,吵架卻從來沒有。他們交友廣闊,卻堅守一夫一妻制,沒有第三者介入。他們有一次和老友朱撫松、徐鐘閑談,覺得朋友間像他們這樣兩人常在一起的已不算多,因此可稱為“婚姻中的稀有動物”。父親也說過,戀愛與婚姻都是費時煩心之事,人能從一而終,在這方面穩定下來,才能專心事業。
父母勞碌一生,現自工作崗位上退休,靜度余年,不需兒女供養,只要我們常來照顧就心滿意足了。也許這是20世紀家庭的穩固產品,誰知道21世紀會變成什么樣子。
午后,我們坐在客廳讀著一本本家庭相簿,母親突然抬起頭,指著窗外那排冬末初春新綠的行道樹說:“咪咪,你看這樹好綠噢!”
臺北的冬天是綠的,她是不是在樹梢上頭看見了北京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