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當地人的大肆捕殺以及工業文明對生態環境的破壞,美洲鷹終于絕跡了。可是,近年來,美國科學家阿·史蒂文竟在南美安第斯山脈的一個巖洞中又發現了它們。
一只成年美洲鷹的兩翼自然伸展開后長達3米,體重達20公斤,可令人奇怪的是,就是這樣一種翱翔在海洋上空的龐然大物,竟然能生活在狹小而擁擠的巖洞里。阿·史蒂文發現,巖洞里布滿了奇形怪狀的巖石,巖石與巖石之間的空隙僅0.5英尺,有的甚至更窄。那些巖石像刀片一樣鋒利,別說是這么個龐然大物,就是一般的鳥類也難以穿越,那么,美洲鷹究竟是怎樣穿越這些小洞的呢?為了揭開謎底,阿·史蒂文捕捉到了一只美洲鷹。他用許多樹枝將鷹圍在中間,然后用鐵蒺藜做成一個直徑0.5英尺的小洞讓它飛出來。美洲鷹的動作迅速無比,阿·史蒂文只能從錄像的慢鏡頭中細看,結果發現它在鉆出小洞時,雙翅緊緊地貼在肚皮上,雙腿卻直直地伸到了尾部,與同樣伸直的頭頸對稱起來,就像一截細小而柔軟的面條,它用以柔克剛的方式輕松地穿越了蒺藜洞。
阿·史蒂文還發現,每只美洲鷹的身上都結滿了跟巖石一樣堅硬的大小不一的痂。可見,它們在學習穿越巖洞時受過很多傷,在一次又一次的疼痛中,它們終于鍛煉出了這套特殊的本領——縮小身體,適應狹窄而惡劣的環境!
千萬年來,動物與人類都在為生存而戰。我們生活在世上,成長過程中會碰上不同的人,遭遇各種各樣的事,未來漫漫人生路上不可預知的因素實在太多太多,生活總是在變化。
人不可能永遠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之中,只能是生活在對環境的適應之中。
悅評:
從某種意義上說,不斷變化的環境是對一個人生命的挑戰,生命就是在迎接各種各樣的挑戰過程中煥發出成長的光芒,彰顯自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