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浙江省桐鄉市第一中學
時間:中午
場景:“嘿咻!嘿咻!嘿咻!……”四個男生抬著一只鼓鼓囊囊的大麻袋走向校門口。
他們是誰?袋子里裝的是什么?
原來,這是桐鄉一中高一(16)班的學生們抬著他們從全校各個班收集來的飲料瓶,正要到校門口去出售給已經聯系好了的廢品收購點老板,班里還有幾大袋要拿出來呢。他們中午時間不好好休息,為什么要忙著收飲料瓶賣呢?這事還得從他們剛進校不久說起。
倡議書與清晨的那對母女
記得剛剛開始高中學習生活不久,大家對高中的一切以及自己高中生的身份都感到新鮮有趣的時候,16班和學校其他的班級一起接到了來自學校另一個16班——高三(16)班學哥學姐們的倡議書,倡議大家把平時喝過的飲料瓶收集起來,由高三(16)班的同學歸總出售,用賣瓶所得的錢資助一名校外清潔女工的女兒。那是怎樣的一個小姑娘啊?我們為什么不直接捐款給她呢?高一(16)班同學不禁想。
小女孩叫黃盈,今年才6歲,從三四歲起就跟隨父母離開老家重慶來到嘉興桐鄉。黃盈媽媽就在學校附近的一個小區做清潔工,父親在建筑工地干活。收入微薄的一家租住在桐鄉市郊一個小出租屋內,由于不放心女孩單獨待在家里,母親工作的時候就把她帶在身邊。每天凌晨4點左右,小黃盈就要跟隨上班的媽媽出門去了。
了解這些的16班同學對小黃盈很是同情,但也有些迷惘——這個家庭的貧困不是還只是學生的我們改變得了的呀。但去年10月清晨的一幕讓他們豁然開朗。雖說才到秋天,但早晚較大的溫差使秋天的凌晨顯得格外的清冷。到早上6點多的時候,黃盈媽媽的清潔工作進行到了小區靠近河邊的道路上,小黃盈乖乖地跟在媽媽后面,不時和晨練的居民擦身而過。和媽媽一樣,她穿著布鞋的腳上沒有穿襪子,沒戴手套的小手在不停地搓著,這時,一個晨練的奶奶叫住了這對母女,從口袋里掏出兩副手套給小黃盈母女戴上……看到這一幕的高一(16)班同學深受啟發——或許我們不能徹底改變她們的生活,但我們可以盡我們所能溫暖她們。那一刻,高一(16)班同學一致的想法是要給黃盈小妹妹買雙襪子。
“請相信我們!”
16班同學開始更加積極地收集塑料廢品,同時也開始偷偷醞釀一個計劃:高三同學即將面臨高考,不能再讓他們在這項活動上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們應該把這項有意義的活動在16班繼續下去。
班長鐘偉良和團支書范婷婷代表高一(16)班向高三(16)班學哥學姐表達了自己班同學真誠的心愿,一句“請相信我們!”讓高三的學哥學姐最后點了頭。在正式接棒前,高三(16)班學長帶高一(16)班的同學進行“實習”。高一同學誠懇踏實的實習表現很快得到高三同學的肯定。一個月后,兩個16班完成了愛心任務的交接。
高一(16)班的同學開始2—4人一組拿著大蛇皮袋到各班收集飲料瓶。考慮到一大袋瓶子不太好拿,重量也不輕,班長安排男生來執行任務,這讓同樣渴望盡點力量的女生們有點小郁悶。不過,她們奉獻愛心的機會很快來了。一次收瓶時遇到有個班的班長不在,那個班的同學要求等班長回來再說,幾個男生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不善言辭的他們就拎著蛇皮袋杵在了人家班級門口。女生聽說了這個消息,馬上派了“救火小隊”前來助陣,和那個班的同學積極溝通,一番商量下來,任務順利完成。此后16班的收瓶、賣瓶活動中開始有了女生活躍的身影。
而采買衣物、玩具,看望小黃盈的時候更少不了女生,漸漸地,小姑娘和這群哥哥姐姐開始熟悉起來,跟著媽媽上班的時候會抱著哥哥姐姐送的玩具和媽媽說,哥哥姐姐這次又教了她什么。
我們所能做的
其實在接過資助小女孩的愛心接力棒的同時,高一(16)班也接下了校團委交給的與當地民工子弟學校——文華小學三(2)班結對助學的愛心任務。面對這些比小黃盈大些、也和自己一樣在校學習的弟弟妹妹,同學們的感觸更多。
“我念小學的時候,從來不曾為少一本練習簿或一支鉛筆發過愁,可是這里有的小同學對新年的愿望就只是要一支新的自動鉛筆。”高一(16)班的同學們開始了思考:我們還能做點什么?有的同學提議把自己已經不用的書籍、文具都捐獻出來給結對班級的弟弟妹妹;有的同學提議大家向全校發起倡議,每個同學每學期從自己的零花錢里節約一元錢為民工子弟學校的學生購置練習簿……這樣的提議還有很多,同學們都希望把溫暖帶給更多需要它的人。“能盡我們自己的力量給他人增添溫暖,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情!”高一(16)班的班長說。
一個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同學說:“其實,小黃盈和文華小學的小同學也幫助了我們!我們的高一(16)班這個大家庭在資助、幫助他們的愛心行動中更加有凝聚力、更加溫馨了。”
結束采訪的時候,記者在想,16班的同學們面對著繁忙的學習,還想著獻愛心,向需要幫助的人們伸出溫暖的援手,他們辛苦并幸福著。相信等待他們的一定是一個充滿陽光的明天!我們也有理由相信,兩年以后,當這一屆高一(16)班面臨高考的時候,又會有另一個“16班”出現在他們面前,誠摯地要求接過這個愛心接力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