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龍

不論外界如何猜測,黃光裕這位曾在胡潤百富榜上三次問鼎中國首富的商界大鱷,行蹤已然成謎
11月19日開始,國美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黃光裕被警方“協助調查”的新聞開始在坊間流傳,國美電器副總裁何陽青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一切均在核查之中,并沒有接到相關通知。”
但不論外界如何猜測,黃光裕這位曾在胡潤百富榜上三次問鼎中國首富的商界大鱷,行蹤已然成謎。
傳聞四起
盡管北京警方、國美電器、鵬泰投資各方對本刊記者的詢問,均含糊其辭,不肯給出明確的答復;但種種跡象,已使撲朔迷離的傳聞逐漸變得清晰。
11月24日,國美在港交所緊急停牌,與此同時,國美電器向外界發布聲明稱:管理層正在核實相關情況,目前國美電器沒有接到任何部門與本傳言有關的法律文件。聲明回避黃光裕是否被抓。受此消息影響,與黃光裕相關的*ST金泰、中關村也相繼停牌。
其實,早在一周之前,黃被警方帶走的傳聞已經在小范圍傳開。
11月19日下午2時,一則關于“黃光裕被調查”的短信群發至小范圍記者。次日,這則短信擴大至供應商范圍。11月23日晚間,該消息終于登陸媒體,有報道確稱,黃光裕被調查,起因是涉嫌“操縱市場”。消息迅速占據各門戶網站重要位置,事件由此急速蔓延,強大的新聞沖擊波幾乎淹沒了國美的辟謠聲音。“賄賂、挪用資金、逃往海外、操縱股市”等傳言遍布新聞報道之中。
傳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操縱股價;二是早年在地產運作上的違規行為,涉嫌違法貸款;三是近年把大量資金挪往海外;四是挪用上市公司資金投入地產業,受累金融風暴,資金鏈斷裂。
這是繼2006年黃光裕因企業“原罪”事件被查后第二次被公安機關調查。
“妖股”*ST金泰之謎
黃光裕被拘原因的焦點,首先集中在操縱*ST金泰股價上。
該股被股民們譽為2007年第一“妖股”。
*ST金泰前身為山東金泰,于2001年7月上市,是一家以醫藥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2001年12月24日,黃光裕之兄黃俊欽收購其部分股權,并成為實際控制人。但金泰的實際經營狀況一直不明朗:黃俊欽入主金泰后的5年半時間里,先后打了一百多場官司,他原本希望留住金泰的房地產和生物制藥業務,接手之后才發現房地產業務并不屬于上市公司的資產。*ST金泰曾公告稱,公司旗下子公司中除了山東金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經營正常外,其余公司均處于停產狀態。
盡管經營狀況一塌糊涂,但*ST金泰在二級市場上的表現卻波瀾壯闊。從2007年2月28日到8月30日止,該股先后拉出42個漲停板,從3.16元一口氣漲到26.58元,漲幅高達741%,刷新當年滬深兩市個股漲停紀錄。
巨大泡沫釀成之后,*ST金泰隨即迅速走向崩潰。2007年8月31日起,*ST金泰一口氣連續7個跌停,讓很多追漲者牢牢套在“山頂”。到今年11月,ST金泰最低暴跌至1.87元,遠遠跌破了2007年3.18元的定向增發價格。
北京首放投資顧問有限公司分析師董琛認為,該公司的股票被過度炒作,從盤面上來,莊家操盤的嫌疑比較大,應該是有人在該股連拉漲停之前提前布局。資料顯示,*ST金泰的流通盤只有8197萬股,操盤手很好操縱。
*ST金泰股價暴漲之時,市場都在關注誰在操縱ST金泰的股價,目光聚集到了一位名叫劉芳的“史上最牛散戶”身上,而就在劉芳高調被眾人“追捕”的過程中,與劉芳一同進入的其他投資人卻在低調中完成了巨額套現。
黃光裕此次被“調查”,市場上關于劉芳的傳言,又有了新版本:劉芳很可能就是黃光裕在資本市場的木偶。
對于黃光裕涉案起因是否包括涉嫌操縱市場,中國證監會有關人士表示“并未聽聞此事”。他說,若上市公司及實際控制人涉及操縱市場,應由證監會稽查總隊進行非正式調查,在獲得確鑿證據后進行正式立案調查,此時將知會上市公司要求對此公告,并將在調查結束后公開發布結果,涉及刑事犯罪者將被移送公安機關。
資本狂人的劫難?
黃被調查的另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挪用上市公司資金投入地產業,受累金融風暴,資金鏈斷裂。
黃光裕此前在接受《英才》等媒體采訪時,均不承認自己是資本運作的高手,甚至坦言這都是專業公司的運作。但不少人認為,黃光裕是資本運作行家。
“黃光裕現在很像當年的張海、顧雛軍,已經不是在好好做實業了,他完全利用零售商的特點,獲得充裕的現金流,做資本運作或房地產開發。”一位熟悉黃光裕的人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說。某大型連鎖商業企業的高管也從側面證實了黃光裕對資本市場的喜好更勝實業,“他這幾年把大量精力放在資本運作、炒期貨上面”。
大型電器零售企業,有巨大的現金流,還索要上游電器供應商進場費、返點費、店慶費等等,并普遍壓上游電器供應商3個月以上的貨款,這樣就有機會通過挪用流動資金,提供供應產業擴大與資本運作所需要的資金,甚至成為產業資本。這種企業產業的自我發展模式,如果能夠順利結合資本市場,資金鏈就不會破裂。
1999年,黃光裕成立了鵬潤投資有限公司,總資產約50億元。鵬潤投資下屬企業是國美電器、鵬潤地產、鵬泰投資。
從國美到鵬潤,黃光裕實現著他“左手倒右手”的資本游戲,他連續兩年從國美套現,通過注資、收購、套現的資本游戲,將天文數字的財富從左口袋放到右口袋。
但這也可能把他自己送上了資本的不歸路。
2007年至今,黃光裕的三個大動作,先是收購大中電器,繼而收購三聯商社,隨后入主中關村股份,似乎都并不成功。
在托管大中電器后,國美曾對外宣稱大中電器今年的利潤將達到2億元,以36.5億元收購價計算折算成市盈率高達18倍。不過,據道亨證券測算,目前香港上市的國美電器市盈率僅為6倍左右,與之間收購大中電器的18倍市盈率相比,顯然是吃虧了。
對三聯商社(600898.SH)的收購也虧空嚴重。為了收購三聯商社,黃光裕通過投資拍賣競購三聯商社的股權,兩次共花費6.7億元現金,共獲得19.7%的股權。而三聯商社本身的發展狀況并不理想,9家連鎖店,僅有1家自有店面,并且大部分店面租約都接近到期。三聯商社發布的今年前三季度報告,顯示虧損4418.69萬元,并預告稱今年虧損幅度較去年超過100%。
為入主中關村股份(000931.SZ),黃光裕通過旗下鵬泰投資收購中關村15%的股權,之后黃通過旗下鵬泰、鵬澤等公司通過回購資產等方式,已累計向中關村輸血9.1億元。8月29日,中關村宣布放棄注資重組的議案。這被看作黃光裕的又一個潛在巨虧。
國信證券的分析師認為,這些并不成功的投資,導致黃光裕在這個經濟低迷、現金為王的時期里并沒有手握更多的現金,黃的資金鏈王國有可能已經面臨斷裂危險。
前途未卜
另有消息指出,此次黃光裕被拘不僅涉嫌操縱股市,更牽涉到商務部前官員郭京毅案,郭案中多個被查官員都供出黃光裕曾向其行賄。
早在2006年,因涉原中國銀行北京分行行長牛忠光一案,黃俊欽、黃光裕兄弟在中行北京分行一批總額13億元的違法違規貸款,曾被公安部請走協助調查,后涉險過關。兩人當時均未受到公安部門拘押。此次能否像2006年一樣有驚無險,尚未可知。
11月24日上午,國美電器在北京總部召開了一次小范圍的新聞發布會,公司新聞發言人何陽青強調說,公司經營管理如常,國美與供應商的關系不會受到傳聞影響。家電銷售行業人士稱,“從聲明中提及國美是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可以看出,國美有意撇清與黃光裕的關系”。
國美電器在發給媒體的聲明中附了諸多廠商的聯名表態,包括海爾、格蘭仕、創維、康佳、美的等諸多高管。上述家電制造商表示,與國美電器合作一切正常。
該人士認為:“如果這次黃光裕出事,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都極有可能將黃光裕與國美盡力撇開,畢竟國美倒閉對社會沒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