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清/編譯
被熔解成糊狀的金子呈現出濃濃的橙黃色。但是,當它又被倒入鑄造模型時,金黃色則從冷卻部分向周圍擴散。最后,殘留于中間部分的橙色也突然消失了。日本住友金屬礦山部中里見徹部長說:“橙黃色消失的那一瞬間,金子發出令人窒息的美。”
金屬的質感由亮度和色彩構成。看上去為金色的紙,其亮度來自銀色的紙,而淡淡的黃色則是銀色紙的表面的一層涂料或者印刷顏料產生的效果。17世紀西班牙繪畫大師迭戈?德?席爾瓦?委拉斯貴茲在他的繪畫中,用黃色和白色就將國王的衣飾和裝飾品表現得栩栩如生。
金子還會顯現其它顏色。比如說,幾萬分之一毫米的黃金粒子,散布在固體中或者液體變成黃金膠溶液時,會呈現出紅酒般的深紅色。
醫用孕婦檢查儀器的觀察孔、紅色玻璃和精美的手工藝品等,它們發出的顏色都是黃金膠體的顏色。而如果黃金粒子稍大些的話,就會顯現出紫色;稍微小一些的話,則會顯現出褐色。
當厚度為萬分之一毫米的金箔透過光線看去時,會在金黃色中夾雜著淡淡的草綠色。這是因為其它顏色的光全都被金箔吸收,而只有草綠色光能透過金箔的緣故。
在商人眼里,金子無論是哪種顏色,都對他們充滿著誘惑。無論哪位商人在商談席中,只要手里攥著金幣,其氣勢和表情就會讓人感到一股威嚴,所謂的“錢能壯膽”或許在此時得以充分體現。在他們看來,黃金就像人體內的DNA一樣充滿著不可思議的力量。
全世界蘊藏著約9萬噸黃金。其中,只有約4.2萬噸有開采價值。如果沒有發現新的礦脈,預計這些黃金儲量在17年后就會開采殆盡。據日本理科年鑒,每升海水中含有1000億分之1克黃金,如果按此計算,全世界的海洋就可以說是一個巨大的“黃金庫”,因為它有1.4萬噸儲量。雖然有文獻稱這個數字可達數百萬甚至1000萬噸,不過,“無論有多少,對人類目前所擁有的開采技術來說,它們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自6000~8000年前首次發現黃金后至今,人類已經握有近1.5萬噸黃金,可以填滿三個奧運會游泳池。而其應用也已經滲透至人們生活的各方面。從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的黃金面具到豐臣秀吉的純金茶室,再到普通的結婚戒指和鋼筆尖等等,所有這些都沒有離開黃金。
正因為黃金寶貴,才會讓人們去弄虛作假。比如說,制作假黃金或者表面鍍金(金箔)的黃金首飾等來欺騙消費者。田中貴金屬技術企劃部的斯真田隆彌提醒人們:“鍍金飾品,其握在手上的感覺就很奇怪。黃金的比重是19.3,是銀(10.5)和鉛(11.3)的近兩倍。感覺沉甸甸的才可能是黃金。”
與寶石不同的是,鍍金飾品通常都沒有質量保證書。而真正的黃金飾品上面,會刻有商標、重量、制造序號和純金度等標志。然而,一些偽造黃金飾品的人往往用比重與黃金相近的金屬鎢來增加其重量。這樣,手感也會沉甸甸,并且也刻有明顯標志,簡直可以以假亂真。別說一般的消費者,就是專業的人士也根本無法完全鑒別其真偽,只有通過X射線才能讓其“現形”。
黃金價格受國際政治和經濟的變化影響很大。上世紀80年代以后,受到伊朗革命和第二次石油沖擊的影響,加之前蘇聯入侵阿富汗等國際因素,作為“有事黃金”,其價格暴漲。倫敦黃金交易市場在1980年1月,每盎司(約31克拉)價格達到850美元的歷史最高紀錄。
90年代左右,雖然發生了柏林墻推倒和海灣戰爭等令世界局勢動蕩不安的事件,但由于美國經濟堅挺和“有事美元”的支持,國際黃金市場和價格沒有出現巨大波動。但是,在2001年發生的連續爆炸的恐怖襲擊事件,“有事黃金”再次出現價格上漲的局面。2006年5月,每盎司黃金的價格達到725美元,年底又恢復至每盎司600美元左右。
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和國際組織也在儲備黃金。美國擁有8133噸,位居首位,其次是德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FM)、法國、意大利和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