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 方
從老家領回一只貓,一個半月大。到新家后,我們一脫手,小貓立即鉆到床底下,再也不肯出來,且日夜悲啼。惹得我們全家集體自責:貓咪太小,逮得太早!
第一天如是。第二天如是。第三天,小貓居然踅踅摸摸地出來了,大概看出家人親切面容下迫切接納的心,小貓只猶豫了一小會兒,就迎上前來,仰著頭瞇著眼叫得楚楚可憐,似在申訴離親之痛。
趕緊買魚、熬粥、喂食,說不出地嬌生慣養;女兒給它娶了好聽的名字——“小Q”,并分配角色,指我是貓媽,爸是貓爸,她是貓姐。
貓爸兩手抄袋,樂呵呵地看著小Q笑,并立即從小Q身上尋得初入社會的行動要領:當我們離開親人離開家庭離開原先熟悉的環境,必須先“貓”著觀察,找到友善方,立即和他(他們)成為朋友,這樣即使失去親人的庇護,我們也不會太吃虧。
迅速熟悉了環境的小貓,開始放開手腳玩耍了,大到豎著的拖把、小到掉落的紐扣,都可成為它的假想敵,先躲、再撲、再撓、再拍、再咬,一招一式都有專業水準。沒有地方磨爪子怎么辦,就在睡覺的沙發上,嗤啦嗤啦;沒有樹爬怎么辦,就爬家里的門,噌噌噌;沒有敵人怎么辦,就蹲守那只飛來飛去的蛾……貓爸說:“瞧,小Q在練本領了,練好了,就能捉老鼠!”貓姐奇怪:“沒有媽媽教,它怎么會的呀?”是啊,小貓才兩個月,才脫開媽媽的乳房,而它有板有眼的訓練,有模有樣的招式,讓人看了很欣賞呢。
貓爸說:“遺傳的力量是巨大的啊!有時候不是你會干什么,而是你的基因決定你能干什么。充分利用自己的基因,就是成功的開始。劉翔的基因決定他能奔跑,莫扎特的基因決定他能作曲,比爾?蓋茨的基因決定他擅長賺鈔票……如果拼命逼著劉翔彈鋼琴、逼莫扎特做生意、逼比爾?蓋茨譜曲,那將是多么糟糕多么悲哀啊!”
室內的環境摸透了,貓又開始向室外探索。外面陽光正好,小Q跨進院門,先在水泥地上打個滾,然后爬起來摸摸花、嘗嘗草、聞聞那些壇壇罐罐。沒什么新鮮的了,小Q噌地一下,跳到水池上,再噌,跳上院墻,輕功了得!貓爸先還在贊嘆著,忽然就擔心起來:“哎呀,再跳,就出去了!”是啊,這里房多人雜,縱幾條路橫幾道巷,小Q出去后如何能找著北呢。趕忙喚回。小Q看了看我,噌的一下,還是消失于院內人的視野。
我趕緊貼近墻洞尋。貓爸急:“別看了,趕緊去找吧!”換鞋、敲門、與鄰居打招呼,再進得人家院子,四處尋找:“貓咪!貓咪!貓呢?”
尋找未果,急匆匆地跟鄰人告別,乒乒乓乓地敲自家門,心急如焚。而貓爸悠悠然地開門,臉上笑容舒展,朝他身后看,我們家的小Q正坐在沙發上洗臉呢。我驚喜一叫,跨上去拍它的小腦袋:“好樣的!”小Q喵嗚一叫,仿佛嗔我大驚小怪。
我忽然對貓爸說:“做人若做貓,喜歡探險也罷喜歡獨行也好,無論行多遠,要永遠記得回家的路!”
貓爸點頭:“家,是生命最終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