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 日
2007年12月29日,王菲的妻子姜巖從24層的家中跳樓自殺。隨后,姜巖生前的博客被網友發現,上面記載了她因為“老公出軌”而經歷的煎熬。針對王菲的“人肉搜索”就此展開,并且一發不可收拾。
2008年1月10日,大旗網刊載了《從24樓跳下自殺的MM最后的日記》專題報道;天涯論壇也于當日發表《大家好,我是姜巖的姐姐》一文;姜巖的同學張樂奕于1月11日注冊了“北飛的候鳥”網站。這三個網站上的部分文章均披露了王菲、“第三者”的真實姓名,以及王菲的工作單位、居住小區等內容,并把王菲及家人的姓名、照片、住址等信息公開披露。根據王菲在后來的起訴書里的說法,他的生活從此受到多方面的影響:不斷收到恐嚇郵件、失去工作、父母住宅門口經常被涂滿各種標語……
2008年3月28日,不堪其擾的王菲以名譽權受損為由,將“北飛的候鳥”網站管理員張樂奕、大旗網和天涯社區告上法庭,要求賠償7.5萬元損失及6萬元精神損害撫慰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
2008年7月7日,被網友稱為“人肉搜索第一案”的“王菲案”在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第三次開庭。
“一呼千應”的網絡游戲
一般來說,“人肉搜索”的起因是一起事件,在雅虎、百度等傳統搜索引擎上無法找到明確的答案,于是動員社會更多的群體參與搜索并提供信息的一種機制。這些事件可以是犯罪行為,或是不違反法律但為主流道德觀所憎惡的行為。它最初只是網友互相提供信息的一種方式,現在迅速演變為一種網民對社會上“不道德”或“看不慣”的人與事的調查與審判,這開始讓“人肉搜索”在中國成為一個令人聞而色變、避之不及的名詞。
從“網絡虐貓”到“很黃很暴力”事件,從女白領的“死亡博客”到“赤裸特工”事件,盡管傷害事件頻頻,但人人可以參與,讓人人都能成為“網絡偵探”的“人肉搜索”,依然是互聯網上最為“一呼千應”的游戲。“人肉搜索”有很多技巧,整個搜索過程猶如拼圖游戲,這也正是這種網絡活動的樂趣所在。它的超高人氣使得一些商業網站也紛紛加入“人肉搜索”爭奪戰,
“道德審判”:yes or no ?
“人肉搜索”不乏大量支持者。“‘人肉搜索是網絡優勢的體現,這是一種不可控的自由。”“拼命地去曝別人的隱私其實就是為了正義。”“很多時候那些不道德的事情讓人感到氣憤,之所以要把他找出來就是想給他點教訓。”
反對者則指出,在大量“人肉搜索”事件當中,“網絡偵探”們已經超越了法律與道德的底線,侵犯了當事人隱私權。而“人肉搜索”的衍生品往往是威脅、中傷、暴露隱私等對當事人造成嚴重精神傷害的違法行為。
在互聯網環境之下,人肉搜索引擎成為了人們發泄平時生活中所積累的壓力與情緒的一個絕好機會。“人肉搜索”的對象幾乎沒有限制,物、事甚至人都可以成為搜索的“獵物”,最具爭議的還是對人的搜索。“網絡偵探”們通過不同途徑從不同角度尋找事實真相的同時,往往也“人肉”出了當事人的照片、地址、電話、身份證號碼等更多個人隱私。再加之人肉搜索的對象,幾乎都是引起廣大網友憤怒、違背社會公共道德的事件或是人物。在人肉搜索開始啟動之前,網絡上首先會形成統一的聲音,或是聲討或是怒斥。在這樣的氛圍之下,形成了人人參與,卻又人人無責的社會現象。成千上萬的網民集體發起大規模的“人肉搜索”,在很短時間內,就可以對這些事件的當事人進行“調查”和“審判”,結果往往是公布個人信息令其無所遁形,有時更伴隨過激攻擊的言辭與行為。
但人肉搜索在很多時候也發揮了十分積極的作用。近期某國內知名礦物質水品牌因為其廣告涉嫌以“自來水”冒充“優質水源”而遭到了廣大網友的人肉搜索,將其國內的廠址以及水源一一搜出,對其虛假廣告進行聲討。這種利用人肉搜索維護公眾權益、消費者權益的行為正在越來越多地產生。
“人肉搜索”是群體心理的產物,也是社會問題的折射。最早的“人肉搜索”行為表達了網友們對正義的訴求,但后來因為網絡上非道德現象的泛濫,致使“人肉搜索”行為被無限擴大。我們關注“人肉”過程中體現的各種暴力對社會生活的破壞的時候,也要看到“人肉搜索”道德表達的良好愿望以及其維護社會公眾權益的作用。人肉搜索,絕不是簡單的網絡暴力;人肉搜索,人人都可以做道德評價,但是不能人人都來當警察。
法律責任:是否侵犯了隱私權
“人肉他!”成了一句令人膽寒的口號。大量社會調查顯示,“人肉搜索”盛行開始威脅到公眾的安全感。網上不少群體樂于做搜索“獵手”,但也普遍不愿成為被搜索的“人肉”。
“人肉搜索”是否違法,關鍵在于是否侵犯了隱私權。就搜索本身而言,只是網絡自由度的無限放大,無法界定其是否侵犯了他人隱私。只是因為在搜索時帶有一些潛在語境,使得“搜索”之后產生了許多疊加效應,再加上網友網上、網下的一些舉動可能會涉及到侵權的法律問題。我國《民法通則》上關于保護個人隱私有比較原則性的規定,其關鍵在于一項行為的產生是否對被披露人的社會形象產生損害。因此,對“搜索”行為要從法律角度上來進行區分、界定,對于那些觸及他人隱私的搜索應該及時制止。
那么,誰來承擔侵犯隱私的責任呢?明確法律責任,或成規范“人肉搜索”破題之道。
“人肉搜索”本身是互聯網發展中的一個階段性的事物。“人肉搜索”過程中,一旦發生侵權、違法行為必須由論壇的管理員、網站的開辦者來承擔責任,因為網站提供“人肉搜索”是一種商業模式,必須承擔相應法律責任。而發帖者一般來說很難被追究,發帖可以看作一種行為,并非違法的主體,而是客體,主體還是網站,進行轉載的網站也應該承擔連帶責任。應健全法制,管住網絡服務提供商,讓他們負起責任,確保“人肉搜索”不觸及法律底線;也需要網站對于網絡上的個人基本信息加以特別關注與留意,并采取有效屏蔽等措施,從而避免被動機不良者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