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老劉
神機軍師朱武以極大的耐心與毅力,終于勸服九紋龍史進當上了少華山大王,而自己則退為軍師輔佐,共同光大少華山。
套用時下的話說,朱武斷定少華山公司避不開國際化潮流,于是,非常有戰略眼光地引進了外部CEO,對少華山公司進行了國際化改造。從而,迅速在本土企業中崛起,并在新一輪全球化競爭中獲得領先。
朱武與史進的結識,是典型的不打不相識。本來,朱武這個少華山的大當家的,一直小心翼翼地回避與史進正面接觸,以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畢竟,少華山還處在人不強馬不壯階段,與史進這樣的江湖名人正面沖撞,對雙方都沒好處,處理不好,還可能人亡山丟,屆時想東山再起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少華山當時面臨著現實困難。屬地華陰縣出三千貫的紅花懸賞,捉朱武等歸案。而少華山“錢糧欠少,如何不去劫擄些來,以供山寨之用?聚積些糧食在寨里,防備官軍來時,好與他打熬熬。”外出劫擄的任務,由二當家的跳澗虎陳達主動承擔。不過,在去哪里搶劫時,朱武與陳達意見不一致。陳達牛勁一上來,直接與史進叫板去了。結果,不僅陳達被史進捕獲,甚至逼出了史進挑戰少華山的勁頭。
換成商業一點的話說,少華山公司當時處于主營業務衰落甚至垮塌,銀行不僅不援手而且還催債。朱武的主張是,建立點小的業務不使資金鏈斷裂,或者短期融些資金。而融資任務,由副總經理陳達承擔。朱武的意思是,公司與史家村公司雖是近鄰,但史進總經理要兼并自己公司的意圖已經非常明顯了,犯不著在目前的狀況下去那里融資。
是與史進正面開戰,還是忍耐一時徐圖良策?大當家的朱武與三當家的楊春都頗費躊躇。于是,一個一直盤旋在朱武腦子中的主意,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請史進上山,讓他來當老大。后一半打算,朱武還不能提前跟楊春說,需要相機行事。
楊春最初一怔,但很快就回過神來。這倒不是楊春腦子轉得快,而是他相信朱武的判斷力與妙算,正是靠這些,他們才在少華山站住腳跟。
朱武和楊春二人五花大綁去史家村,與陳達一起求死。這是一條苦肉計,如果史進將他們三人交給官府,那就認了。其實,朱武想的是,史進是江湖人,不大會送他們去官府,尤其當他們以自縛的形式出現在史進面前時,至少有一半的機會是可以一博的。
朱武的誠懇與認賭服輸態度,顯然征服了史進。“大蟲不吃伏肉”,史進說,“你肯吃我酒食么?”朱武脖子一梗:“一死尚然不懼,何況酒肉乎?”三個強盜與一個良民,居然開懷暢飲起來,那場面,讓陳達與楊春對朱武佩服得五體投地。
朱武可不是為了贏得陳達與楊春的佩服,他心中有更大的一個盤算,他要力邀史進上山,做少華山大王,而自己則當軍師輔佐。朱武認定,在他所能預見到的時間里,這是少華山最好的發展選擇。
后來的水滸山頭運行軌跡表明,朱武這次引進史進,至少是個雙贏選擇。如果沒有史進在江湖上的知名度,即使是通過魯智深這樣的超級國際CEO介紹,少華山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躋身于江湖名列前茅的山頭,成為小有國際知名度的公司。
順著這樣的思考路線,就會發現朱武引進并轉讓少華山CEO的特殊價值。站在朱武角度,這是個非常艱難的決定,讓出老大位置,在江湖組織里是很難的一件事。畢竟,寧為雞頭不為鳳尾的思想已經牢固地站住了主渠道,現實中誰不想要老大的發號施令的權力呢?更為難得的,朱武不僅讓出了老大位置,又退居老二輔佐新老大,這需要的就不僅是度量、勇氣,還需要很特殊的心理準備。最簡單的,新老大立足穩定之后,把自己鏟除了怎么辦?
在水滸一書中,史朱配開創了水滸很多歷史。少華山不僅是水滸中出現的第一個山頭,朱武也是第一個出現的山大王,史進與朱武的對抗也是第一起以村武裝力量對付綠林武裝力量的案例。更重要的,朱武是第一個讓賢與招才的山大王,而史朱配是梁山第一個天罡地煞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