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漠
最老來俏的職業:中醫
提名:考古學家、社會科學家
無論中醫西醫的爭論還要持續多久,但有一點是可以看得到的:中醫是越老越值錢。
《豪斯醫生》、《E.R》等熱門的美國電視劇中,那些絕頂聰明、殺伐決斷的醫生們無論多么吸引眼球,都取決于一些技術的操作,開刀、檢查概莫能外。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西醫是個體力活,上了歲數就不一定干得動了。而中醫則不斷沉淀、不斷積累,越是須發皆白,越能給人以信任感。
最萬金油的職業記者
提名:廣告人、設計師
當塞繆爾·G·弗里德曼、邁克·華萊士、沃爾特·平卡斯還在一線拼搏的時候,中國二十來歲的記者們已經開始謀劃跳槽了。
說起來,記者,或者說中國記者真是一項萬金油的職業,有著廣泛的跳槽可能性。記者們干了幾年就想著去唱片公司、電影公司、電視臺,給各色企業做策劃、給二流廣告公司寫文案、給三流明星當經紀人、給暢銷書作家當槍手、幫小出版社賣書號,或者幫地頭不熟的過江龍打電話找人約飯局。
智聯招聘的一項調查顯示,超過七成的上班族想當記者,原因是“因為它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世界,很有挑戰性”。世界越大就越有挑戰性。
最討人嫌的職業:置業顧問
提名:保險經紀、傳銷人員
在地產中介的名片上一般都印著“置業顧問”這個頭銜,但不管你最后有沒有置業,他一定會把你“顧問”到煩。只要你留過一次電話,那么未來半年到一年內,你是不會清靜的,他關心你的收入、工作單位、家庭狀況、心理需求、身體狀況,他幫你分析國家政策、市場行情、賣方心理,他安慰你、同情你、鼓勵你、支持你,他拍胸脯幫你搞定,他聳聳肩愛莫能助,這個世界所有的角色和表情他那里應有盡有。最可怕的是,他們會把你的電話“資源共享”給另外的置業顧問、保險經紀、裝修公司、股票專家、寬帶服務商、純凈水配送站……
最金飯碗的職業:公務員
提名:壟斷國企職員、教師
公務員說自己壓力很大,因為孤獨感和不安全感比一般群體強烈,因為工資每年都會按照通脹比例遞增,因為他們居然也開始要引入淘汰機制了,因為全國人民都參加的社保醫保他們不參加——他們走另外一條路,例如醫療費用報銷80%~90%。因為會面臨人際關系壓力導致精神緊張或壓抑,因為還要面對各種應酬、酒宴,這些都會導致重大疾病的發生。
這樣說起來,壓力最大的職業倒不如說是最金飯碗的職業。公務員這個職業,至少不用擔心可持續發展和CPI指數。
最暴利的職業:房地產老板
提名:煤老板、基金經理
一個房地產企業一天之內可以創造兩個神話:中國內地房地產企業的市值老大和內地新首富。40位最富之人里可以有15位是房地產開發商(2007《福布斯》亞洲版“中國40富豪榜”),十大富豪里有8位是搞房地產的(2007胡潤百富榜)。
當全中國所有人都在傾家蕩產買房的時候,房地產老板怎能不成為最暴利的職業。
最有話語權的職業:政府官員
提名:幼兒園教師、記者
聽證會是一個彰顯話語權的偉大發明。那么,誰來決定一個聽證會的召開與否、范圍大小、結果如何?
當然是官員。官員,或者說高級公務員,是一個特殊而有趣的職業。從理論上講,他們不過是行政管理人員,是諸多職業中的一種。但是,他們擁有著一種影響別人生活的隱性力量,他們的工作就是安排我們的生活。
官員們把話語權悄悄轉化為另一種形式——設置議程的權力,通過審批、資助、設立等等方式,把話語權轉化為執行力。所以,有的聽證會召開了,有的沒有,有的人在聽證會上發言了,有的沒有,但最后結果都是你的生活被改變了,官員們的話語得到體現了。
最口水的職業:成功學講師
提名:脫口秀節目主持人、電臺主持人
可以沒有講臺、可以沒有PPT、可以沒有麥克風,但絕不能不說話,成功學講師的成功之處就在于,他們可以把正確的廢話用不同的形式、不同的修辭、不同的比喻、不同的感情色彩、輔以不同的肢體語言在不同的場景、不重樣地講上兩千多遍。你還涕淚交加地感謝他們,認為他們給你指明了人生正道。
他們就是靠嘴混飯吃的,不說話毋寧死。
最受人非議的職業:醫生
提名:警察、保安
SARS的時候,醫生成為最受人尊敬的職業,多少贊歌、雕像、報告文學、新聞紀實歌頌著白衣天使。而就在之前,醫生還被人罵為黑心,而之后,醫生又依然成為灰色收入、態度惡劣、吃回扣等等負面評價的代名詞。當然,本質上講,這不是醫生的錯。醫生是醫療環節上直接面對大眾的最后一環,某種程度上,他們成了醫療環節所有錯誤的最后承受者?!褒R二藥事件”、“欣氟事件”,這些本來是藥品環節的問題,最后被醫生有意無意放大并最終承受了下來。
這就是像擊鼓傳花,每個人都在傳,衛生部在反思、藥監局在整改、醫院在改革,但醫生這個職業卻永遠受非議。
最容易潛規則的職業:導演
提名:研究生導師、經紀公司老板
所有的導演,不管長沒長著大胡子,不管事實怎樣,近幾年來他們的職業表現都被普遍認為是最有能力進行潛規則的職業。
在老百姓的眼里,娛樂圈不就那么回事,導演和演員不就那么回事。所以,演員出來威脅是一回事,導演出來叫屈是另一回事;明星聲稱自己是清白的是一回事,導演被莫名其妙拿下消失了又是一回事。
最具欺騙性的職業:天氣預報員
提名:股評家、藝人
沒有哪個職業比尼古拉斯·凱奇在《天氣預報員》中扮演的那個天氣預報員更郁悶的了,工作枯燥乏味、看不到未來前途、每天對著綠幕裝腔作勢。
在我國,未來2~3天的晴雨天氣預報準確率可以達到70%~80%,從科學角度講這已經是很高了,要知道,美國對暴雨預報也只有25%的準確率。當然了,日日出行的市民們總是不滿足,他們要求天氣預報準確到每天頭頂上出現的每片云彩。
有句開玩笑的話說,天氣預報員每天都在對著全國人民撒謊。不過,他的傷害度總要小于股評家。
最靠外形吃飯的職業:健身教練
提名:藝人、空姐
所有第一次去健身房的小白領面對“你想選哪個私人教練?”這樣的問題的時候,都會對著展示欄比較良久,然后指著最壯碩的那個照片說:“我要這個?!?/p>
雖然健身教練這項職業已經邁入了科技化、高學歷化的門檻,但健身教練和學員們都知道,外形是直接決定第一印象的要素。學員雖然也關心教練的學識,但他們更崇拜和信任6塊腹肌。教練們抽空也要補充蛋白粉或能量特餐,但更多時候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形體,這是這項職業的敲門磚,所有的知識和講解都只能在學員看中了你的肱二頭肌之后才發揮作用。
最日夜顛倒的職業:廣告人
提名:傳媒人
半夜3點,所有還亮著燈的寫字樓窗口里有一大半都是廣告公司。下午3點,剛剛起床拿著提案夾出門打車的,也有一大半是廣告人員。熬夜做提案,因為廣告主第二天就要看;提案會上被斃了,繼續熬夜做提案。做這一行就意味著永遠熬夜,因為隨時要提案、投標、比稿,而這一切都建立在頭天晚上有沒有熬夜的基礎上。
彼得·梅爾是廣告人,最后他逃到了普羅旺斯;而中國廣告人的心愿是,多熬幾個夜就可以去普羅旺斯住幾天了。
然后呢?然后回來接著熬。
最疲于奔命的職業:導游
提名:出租車司機、快遞員
導游永遠在路上,因為不在路上就意味著沒錢拿。導游永遠沒有節假日,因為節假日大家都在旅游,導游必須工作。聽上去導游這份工作好像挺愜意,永遠都在山清水秀的地方,但實際上這地方他已經來過兩百多次了,每次都得在同一個地方吃飯、在同一個地方住、走同一條路,在同一個景點、同一角度把講了兩百多遍的話一字不差地再講一遍,接受游客們兩百多遍幾乎一樣的感嘆、玩笑、套近乎、爭吵、算賬……實在是最疲勞,也是最奔命的工作。
(李奇摘自《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