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衛
環境心理學是研究環境與人的心理及行為之間關系的科學,又稱人類生態學或生態心理學。住宅是人們最密切接觸的環境,現代人都講究住宅健康。
居室要裝修成“靚屋”,離不開合理的布局和設計,這個合理的布局和設計還必須符合環境心理學的要求。因為,不同的設計、房間內部的安排及布置會影響人們的知覺和行為;顏色可使人產生冷暖的感覺;家具安排可使人產生開闊或擠壓的感覺并影響到人際交往。
(1)善于運用善意的視覺“欺騙”。在環境中,有許多元素會使人產生錯覺,如色彩、線條、形狀等,會給人帶來不同的情緒感受。因此,在室內設計時便可利用這種錯覺,使小房間看起來大一些,矮屋頂看起來高一點。這是一種“視覺的欺騙”。形狀也會影響空間感覺,如虛實的比例會給人帶來錯覺。圓形令人感覺柔和,多棱形狀則予人壓迫的感受;高的東西令人覺得莊嚴,矮的東西則較平易近人。客廳中沙發排列的方式也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U”字形排列有利于談話,“一”字形排列會降低溝通的效果。不同的家具設置也會影響家人之間、主客之間的感情交流與溝通。所以,在室內裝潢設計過程中,掌握好每個空間的用途及功能是很有必要的。應該考慮到,臥室是用來休息的,廚房是用來勞作的,客廳應該是休閑的。只有根據人對環境的要求來進行設計,才不會失去設計的意義。
(2)注意環境對情緒影響。從一般的家居生活來看,有哪些部分與環境心理學所探討的東西有關呢?每個人一天之中的情緒變化,會隨著他所處環境的不同而改變。早上進入辦公室,會顯得比較嚴肅,因為辦公室是工作的地方,有一種競爭的氛圍。回到家,在客廳或進入廚房,則會產生另一種情緒,這是因為環境因素在悄悄地影響人的情緒。雖然環境影響不是決定性的,卻是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事實上,好的居室設計就必須以環境心理學為出發點,在研究每個空間的用途、所需要的效果時,充分考慮到對其中活動者所產生的情緒影響。
(3)讓色彩隨心而動。顏色是環境構成中的重要一環。在空間的設計上除了家具的擺設外,顏色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專家建議:書房是需要冷靜思考與精神專一的地方,所以應采用白色、灰色,盡量采用中性色彩,增加工作或閱讀的效率。相反,兒童房卻要表現出親情之間的溫暖、互勵,應當營造一種輕松的環境,因此比較適合使用一些暖色系,像金黃色、淺藍色等。至于客廳,則依其角色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選擇。若經常正式待客,就應該采用較為穩重的色彩;若常有好友前來聊天喝茶,就應采用較為親切的色彩,配以小巧隨意的家具。臥室是用來休息的地方,氛圍應該平靜、輕松,因此選擇粉色系列較為合適。
總之,環境心理學與居家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要想將居室設計得善解人意,一定要注意環境對心理的影響,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有利于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