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劍鋒
必須激活民間存量資金,允許這些資金大規模甚至以金融連鎖的形式在全國各地存在,使之與現有的國有金融體系相互輔助。
為了那些由于資金鏈無法維系而深陷泥沼的中小型企業,貨幣當局本月就此發出一系列命令,要求各類金融機構最大限度將新增貸款規模真正用于支持小企業的發展,同時進一步增強小企業金融服務功能。
在此之前,東部省份已經開始小額信貸公司試點的工作。中央銀行一位官員表示,中國需要構造和創新更加有效、具體與實惠的經濟制度來公平對待中小企業,使企業創新和個人創業力量不斷提升。
這位官員說,銀行信貸的資源配置機制低下,存在貸大、貸多、貸壟斷的問題。與此同時,中小企業的資金借貸需求一直受到忽略與壓抑,由于中小企業是國家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金融業需要進行更加標準的指導性信貸政策”。

不過,目前還難以明確新推出的此類政策能在多大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的資金饑渴。中國建設銀行總行張濤博士說,鑒于中小企業信貸風險高以及銀行利率不能根據市場化條件自行設定等約束,銀行是否增加此類貸款尚有待觀察。
中小企業難題
在中國高度壓抑的金融體制之下,中小企業融資一直是一道難題。
有幸得以在這一體制之下喘息到現在的龍朝暉說,1990年代迄今,他一共開過5家不同類型的公司,由于受到融資限制而先后宣告失敗。他目前正在北京經營一家理財服務顧問公司。
2000年,龍朝暉在南方經營自己的機械設備工程公司,看起來一切都充滿朝氣。但由于中國的工程類項目操作一般都需要工程施工承接方預先為投資者(發包方)墊付一系列先期資金,此類業務承攬得越多,墊付的資金就越大。對于龍朝暉這樣自有資金有限的企業而言,意味著資金缺口會被無限拉大。但在銀行那里,他不能得到融資支持,直到公司再也無法正常運轉下去,只好從那個行業里撤出。
“后來才發現,真正制約你發展的是金融,是融資能力、水平和渠道,”龍朝暉說,“我不具備資金優勢,所以就跳出來了。”
龍朝暉的經歷只是中國千萬中小企業命運的一個小小寫照。在一個配置無效率的貨幣市場面前,對于“白手起家”的人,想要干出一番事業終歸是不容易的。
由于在既有的銀行體系下,資金需求與供給不能達成均衡,而且民間希望進入金融業、為區域中小企業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務的“社區性銀行”始終得不到準入,以高利貸為標志的民間借貸現象就開始四處泛濫,無從遏止。一批企業在商業銀行那里走投無路,不得不遭受高利貸盤剝,金融生態紊亂加劇。
相當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小企業都是中國吸納就業的重要平臺,而如果因為金融市場結構性缺陷導致中小企業倒閉,帶來的將不僅僅是經濟問題。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峰說,“我們不要把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僅僅看作一個經濟問題,更多時候這是一個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
現在,中國每年有數以千萬計的高校畢業生涌入勞動力市場,與已有的一支規模更大的社會勞動者(包括農民工)隊伍匯聚到一起,這需要一個堅實的金融借貸市場平臺做后盾。
構建有效金融體系
8月5日,中央銀行調增了本年度商業銀行的信貸規模,意圖在于幫助中小企業度過難關。全國性商業銀行在原有信貸規模基礎上調增了5%、地方性商業銀行調增幅度是10%。中央銀行人士對記者說,以今年計劃信貸規模3.63萬億元計算,上調5%的額度大約增加了1800億元貸款,如果考慮對地方商業銀行增加的10%額度,則總計大約增加2000億元貸款。
但從中央銀行到商業銀行,一些業內人士都不看好這種動作,他們認為這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除非當局動用硬性行政指令,否則一些大型商業銀行會置之不理。
與此同時,雖然貨幣當局與浙江省政府聯手在當地推出了小額信貸公司試點,但這顯得有點晚了。浙江省某市的一位財經事務官員說,這件事要是放在幾年前做會很好,現在則是“遠水難解近渴”。
小額信貸公司從試點到全面推開,是需要一定周期的,而且,有沒有全面推開的可能性目前仍屬未知,因為誰也不知道它是否能夠在試點階段取得成功。
那么,問題就得不到解決了嗎?當然不是。一個共識是,首先必須激活民間存量資金,允許這些資金大規模甚至以金融連鎖的形式在全國各地存在,使之與現有的國有金融體系相互輔助。
不論來不來得及,放手小額信貸公司,并且進一步全面放開民間金融,都是必要的。比如,中國還需要發展各種民間金融交易市場,使更多中小企業可以在這個市場中各取所需。
龍朝暉堅決擁護這種提議,他現在已是一個民間金融人士,一方面自營生意,一方面為別人做資金周轉服務。他說,中小企業的股權缺少規范、方便的流通途徑和交易市場。
中國現有的產權交易中心并不是一個服務于中小企業的公開交易市場。如果有也面向中小企業股權交易的金融市場,中小企業就可以通過股權交易、產權置換實現融資。
此外,雖然現在深交所開始了創業板市場,但是根據證券市場的特點,這一個創業板塊的服務,更多的是面向科技型小企業。對于非科技型的小企業,仍然需要其它的不同種類的金融交易市場,來滿足其融資要求。
龍朝暉說,任何一個公司都應該具有進入公開市場向投資者發出股份募集要約的權利,如果投資者認可公司價值,就會購買公司的股權。然后公司也可以拿一部分股份進行抵押融資,以解決企業的資金需求。
更為重要的是,中國政府必須建立一個結構合理、有效、安全的金融市場體系。這個體系的特點是在擔保制度和征信系統健全的前提下,令不同性質的資金供給機構在市場中平等競爭、相互補充、相互合作。
商業銀行對于中小企業融資需求拒之不受,這是在沒有金融市場競爭的情況下,對小額微利貸款項目的漠視和蔑視。
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都是缺失信用的,也不是所有的中小企業貸款相對大企業貸款都具有更高風險。已有跡象表明,由于一種非正當和信息不對稱的競爭,一些劣質企業競爭貸款的手段使他們更易得逞,從而催生金融業放貸的道德風險。
問題在于銀行自身需要健全征信體系。他們需要有一種健全的內控制度去篩選和甄別企業。而如果放開民間金融,民營區域性和社區性銀行的競爭和民營銀行更加細致的信用監控紀錄,則會幫助原來的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加快征信體系建設。
中央銀行一位人士提議,中國應批準成立專業化的自主創新銀行,支持中小企業的產業升級和提高國際競爭力。同時,放開民營資本進入銀行資本市場的通道也很重要,這有助于中國建立起與中小企業發展相對稱的中小銀行部門。過去半個世紀大銀行已錯失的市場,可以由他們著手收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