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鋒

幾年之后無條件退房或者加價退房的承諾,任何一個成熟的公司都不可能做出,其出發點非常值得質疑,基本上不可能實現。
2007年的樓市,徹頭徹尾是一個賣方市場,什么樣的房子只要開盤就有人買,被火爆假象樂瘋了頭的開發商,居然把“現金為王”這一地產鐵律拋之腦后,紛紛玩起了捂盤惜售的游戲,期待狠撈一把。然而,正如筆者在樓市最為火爆時所發的警告:供不應求是樓市的天大謊言,捂盤惜售將遭受市場最嚴厲的懲罰。虛假的需求一旦被蒸發,市場會給那些忽視經濟規律的玩家最嚴厲的懲罰。
有句話說得好:退潮之后才看得出誰在裸泳。2008年已經過去大半,伴隨著深圳、廣州房價暴跌,上市公司資金鏈的困境公之于眾,筆者2007年10月關于地產股的警告“警惕上市房企股價泡沫突然破滅”不幸言中,樓市帶頭大哥萬科率先祭起全國性降價大旗。
相比萬科直白降價,更多的項目則玩起了各種營銷花樣。而最受關注的,則屬于“無條件退房”。
相比萬科在降價之后對老業主堅決不補償、不退房的立場,無條件退房的承諾在當前形勢下無疑對購房者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然而,筆者認為,無條件退房存在巨大的陷阱,消費者應當提高警惕。
從筆者多年的從業經驗來看,正常情況下沒有一個開發商愿意客戶退房,即使有客戶提出退房,開發商也往往百般推諉?,F在有開發商推出可以退房(不管是有條件退房還是無條件退房),其原因只有一個:房子不好賣了,所以想讓消費者對項目具備信心,以此來推動銷售。
推行這種促銷手段的項目只有三個原因,一是項目本身存在問題,開發商急于套現;二是項目滯銷,不得不用非常手段,開發商寧可承擔巨大代價。三是開發商資金鏈出現巨大危機,這種促銷有變相融資嫌疑。
以武漢漢陽墨水湖北路的“金福世家”為例,為讓擔心房產貶值的購房人放心,該項目承諾樓盤出售后,將由樓盤代理銷售商——順馳置業武漢公司無條件加價10%回購:該樓盤交房之日起滿2年后第一個月內,購房人如覺得買房不劃算,均可在原房價基礎上加價10%賣給順馳公司。
看起來承諾很漂亮,問題是,第一,作為一個代理銷售商,其注冊資本金往往只是百萬,而眼下哪一個樓盤投資不是以億元來計?以百萬資本金為數億元的房產擔保,這種擔保有何可信度?
第二,即使是開發商來擔保,一個項目的開發,國內開發公司自有資金基本上都在項目總投資30%左右,其余資金主要靠銀行貸款和墊資、銷售回款來解決,項目銷售額往往遠大于總投資額(因為含有利潤和各種稅費),單一的開發商主體,是沒有能力給予一個項目完全的退房擔保的。換一句話來說,如果退房僅僅是幾個客戶,開發商可能可以應付,如果大面積退房,任何開發商都只能馬上破產。
第三,即使屆時退房比例在開發商資金可能承受范圍之內,以前面項目為例,開發商除了承擔房子加價部分之外,還要承擔相應利息,同時需要承擔巨額的稅費。由于在這個退房過程中,房屋交易行為實際發生兩次,第一次開發商交納的稅除了營業稅之外,還有土地增值稅、所得稅等等,而客戶同時也交納了契稅等;而所謂的退房,在現有法律體系下只能作為二手交易處理,還需要交納大約7%-8%的稅,僅僅這幾項的稅收加起來,大約相當于房款總價的25%,這個成本應該由誰來承擔?。
基于以上幾個方面原因,幾年之后無條件退房或者加價退房的承諾,筆者認為,任何一個成熟的公司都不可能做出,其出發點非常值得質疑,基本上不可能實現。所以,作為購房者,最重要的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房子的性價比進行客觀的判斷,輕信任何夸大承諾都是存在風險的。(作者為聯達四方房地產經紀公司董事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