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 楓
日本著名的文化人類學學者高橋敷先生在他的一本書中曾經詳細記述了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
當年,高橋敷先生在秘魯一所大學任客座教授,曾與一對來自美國的教授夫婦比鄰而居。有一天,這對夫婦的小兒子不小心將足球踢到了高橋先生家的門上,一塊花玻璃被打碎了。
第二天一大早,那個孩子在出租車司機的幫助下送來了一塊玻璃。小家伙彬彬有禮地說:“叔叔,對不起。昨天我不留神打碎了您家的玻璃,因為商店已經關門了,所以沒能及時賠償。這種事情再也不會發生了,請您相信我。”
理所當然地,高橋夫婦不僅原諒而且喜歡上了這個通情達理的孩子,他們款待孩子吃了早飯,還送他一袋日本糖果。
然而那對美國教授夫婦卻出面了。他們將那袋還沒有開封的糖果還給了高橋夫婦,并且解釋了不能接受的理由:孩子在闖了禍的時候,不應該得到獎勵。
在他們看來,這個小“男子漢”應當學會對自己的行為后果負擔起他能負的責任,這孩子打碎了鄰居家的玻璃,為了賠償這塊玻璃,他幾乎花掉了自己所有的零花錢。但是,他決不會因此得到父母一分錢的“財政補貼”,如果錢不夠的話,父母可以考慮借錢給他,但他必須有自己的還款計劃。
之所以這樣做,是讓他為自己的過失付出代價。只有付出這種代價之后,他才能接受這個寶貴的人生教訓。
(劉德民摘自《宿遷日報》文/曉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