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威
商務生活中有許多令人疲憊的事,開會、談判、與領導的關系、與下級的關系、無休止的公差、收不完的E-mail……而只有了解商務生活真諦的人,才會說出“吃飯是最累的事”這種話。一個簡單的商務宴請,其中的霧里看花、笑里藏刀、絕處逢生、柳暗花明等境界,只有當事人才知其妙處和苦處。至于到底吃了什么,我發誓到了第二天早晨沒人記得。
但還有比吃飯更累的,就是點菜。
飯桌上都是這樣:領導被隆重請到主位,菜單被恭敬地遞到領導面前,領導說,小唐,今天你來點菜。小唐誠惶誠恐地抱著菜單,領導,您今天想吃什么?領導非常大度地說,你們來你們來,我隨便。
這里面有幾個問題。特別大的領導根本就與點菜無關,他吃什么,早就安排好了;有一點兒級別的領導,就像上面這位,當場將點菜權放掉;還有些領導干脆自己點菜,經常還要自己買單。
今天我們不說領導,主要說小唐。對小唐們來說,領導“隨便”兩個字,在職場的準確翻譯是:“今天的點菜是對你的考驗。”
其實這種事情在商務生活之外也屢見不鮮。比如我媽說今天不做飯了,咱們全家出去吃吧,你安排一下。于是我就安排了。席間不斷聽到老人的夸獎,這菜味道不錯,煲湯也很地道。吃完后問,今天花了多少錢?我說咱們5個人加酒水飲料一共400多,我媽就說:“太貴了,以后不出來吃了。”
這就像電影里,特別是國產藝術電影,主人公一直都挺不容易,最后差不多轉運了,但結尾一定要突然給他一個更大的打擊,一定要讓觀眾揪著心離開電影院。
對于小唐來說,揪心不是在最后那一刻,而是從接到菜單就開始了。領導和同桌吃飯的人對每一樣菜的評價,小唐都感到是對自己工作業績的評價,小唐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吃了什么。
我對點菜有以下體會——最可怕的是“隨便”。沒有一個人是隨便的,每個人都對他所需要的東西有明確標準,領導和客戶更是如此;別小看點菜,這是一個人把握全局、深諳客戶心理和需求的綜合能力的體現;點菜有許多竅門和方法,可以自我領悟,也應在業界廣泛交流。
我的一個竅門是吃西餐,當然,這在外國公司比較可行,國內企業就不適合。西餐的好處是你選餐廳就行了,點菜是各人自己的事。
最難辦的是請中國的客人在國外吃西餐。一次,我帶十幾個中國官員在美國吃牛排。服務員很熱情地把一大塊生牛排拿給大家看,眾人說,噢,知道了,就是給我們烤這種牛排啊。
我們點了前菜,還有湯,大家已經九成飽。然后,牛排上來了。天哪,他們怎么每人都給上了一大塊肉,每人面前堆起相當于國內兩三個蹄膀大小的牛排。官員們用責備和絕望的眼神看著我,“小李啊,這是怎么回事?”
我趕忙拿過菜單,糟了,上面寫著你可以選擇20、30和50盎司的牛排,他們開始給我們展示的是50盎司(相當于1.5公斤)的,大家都說要,就這么上了。
結了一筆讓我頭暈的巨大賬單,絕望地將桌上那幾乎沒動過的十幾份1.5公斤的牛排打包,我腦子里滿是國人在外經常浮現的那幾個字眼:“給中國人丟臉了。”
所以說中國商務人士比美國商務人士更累,也更有前途和競爭力。他們講民主和個人選擇,自己點什么菜別人無權干涉;我們要為別人著想,為別人想的甚至比別人自己想的還要周到。
而點菜這件事,是每個喜歡挑戰的商務人士都必須面對的關口,我們的目標不僅在于為大家成功地點菜,還在于有能力照顧所有人的生活。不管你相不相信,這是真的——能為席間人物點好一桌子菜的人,生活和工作一定也可以井井有條,臨危不亂。
(摘自《商務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