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 沙
不久前,作為上海外灘標志性建筑之一的外白渡橋整體拆移,運到船廠進行維修,上海人稱之為“療養”。明年,這座橋又將以原貌出現在黃浦江上。
許多人也許并不知道,之所以對這座歷經一個世紀風雨的老橋進行“療養”,與一封寄自英國的信件有著密切關聯。2007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一封寄自英國某設計公司的來信,信中說,外白渡橋的“橋梁設計使用年限為100年,現在已到期,請注意對該橋進行維修”,并“建議檢修水下的木樁基礎混凝土橋臺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橋墩”。
這封讓人意想不到的來信,引起了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的重視。當時,上海正在準備進行外灘綜合交通改造,收到這封來信后,決定對外白渡橋進行拆移維修。
設計外白渡橋的是英國的霍華思·厄斯金公司,這座橋于1907年交付使用,采用的是當時技術最先進的鋼鐵結構。100年過去了,誰還會想到有人要對這座橋負責?外白渡橋每天有3萬多輛汽車通過,我們甚至忘記了這座橋已經垂垂老矣。但是,一家本可以游離于此事之外的外國公司,卻仍然記在心上,專門發來信件提醒我們。
在網上看到不少網友的評論,覺得挺有意思——
“原來外白渡橋有100年歷史了,英國人真是了不起,用這樣簡單的技術造起來的橋,竟然可以用上100年!”
“100年后,建筑技術已不可與當時相比,可我們身邊還是有那么多的新建筑轟然倒塌……”
“造不起百年大橋,有那么多‘豆腐渣工程,并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良心問題……”
對于英國這家公司來說,對自己設計建筑的大橋負責,發出必要提醒,那是分內之事,再平常不過。而對于我們來說,卻近乎是一個關于誠信的童話。
(有軍摘自《青島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