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躍興
在美國和加拿大,有許多人口只有幾萬、十幾萬的小城市非常喜歡設立這樣一種紀念日。在這樣一個紀念日里,所紀念的并非歷史上的名人,或當下聲名顯赫的政要,或fans眾多的藝術名流,他們也許只是一個一生忠于職守的郵差,或是一個舍生救人的消防員,或是一個默默做了一輩子義工的老人……
沈殿霞,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演藝明星,在加拿大卻只是一個普通的華裔移民,但在溫哥華有一個“沈殿霞紀念日”。她為何能在一個外國城市得到這樣的殊榮?這不僅僅因為她在華人演藝圈享有盛名,更主要的是,她在當地居住期間熱心參與社區活動,尤其是積極投身各項慈善籌款活動。
除了沈殿霞,華人或華裔被一些外國城市設立紀念日紀念的例子還有許多。譬如美國康涅狄格州首府哈特福德,把2004年11月17日定為“容閎日”,以紀念被譽為我國近代“留學生之父”的容閎,因為這位中國留學第一人將中國第一批公派小留學生帶到哈特福德這座城市,開啟了中美文化交流的先河。
中國籃球運動員姚明來到美國后,2002年12月11日,休斯敦市為姚明設立了紀念日。易建聯剛踏上美國不久,也收到了“易建聯日”這份特殊的禮物,2007年10月7日,易建聯被密爾沃基市設立紀念日紀念。姚明、易建聯,他們受到紀念的原因,并非因為精湛的籃球技藝,而是這兩位籃球運動員的到來給當地原本單薄的華人社區帶來了新的活力。
普通人也好,名人也好,他們獲得那些城市的人們的尊重,并非因為有財富,有權勢,有名氣。當地的人們不看重這些名利的光環,他們更認同這些被紀念的人和當地有著特別的聯系及因緣。社區里的各項活動,因為他們的參與,或彰顯了可貴的人格,或表現了美好的力量,或以自我心靈的陽光給人們帶來了溫暖,或以自己的個性魅力給人們帶來了快樂……他們已經是社區的重要一員,和社區居民的生活密不可分。
設立這樣的“紀念日”,給人們的生活添上了一抹溫暖的人文色彩,美好的人性、人情得到了尊重和弘揚,這已經成為這些城市的一種特有文化。據說像“沈殿霞日”這樣的外國紀念日僅僅是一次性的,但它們在社區和民眾中所引起的共鳴、所起到的榜樣與宣示作用,則將持續發揮。
世界上最大的榮譽,莫過于給予別人尊重,自己也從他人那里得到尊重、敬重。那些為人們做了一些有益的事的人,那些用自己的心靈和行為詮釋人類美德的人,每個人心里都為之設有一個神圣的紀念日。
(葉開摘自《大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