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葦

第四枚銀幣上,老北京的茶館里,八仙桌旁圍滿了茶客,穿著馬褂的堂倌表演著大搬壺沏茶絕技,喝茶,吃小點心,聽戲,悠然自得,老舍筆下的老北京茶館鮮活地出現在我們眼前。
如果說,奧運第1組和第2組的一盎司銀質套幣奧運系列紀念幣的表現重點分別是兒童體育游戲和中國傳統建筑,到第三組,撲面而來濃郁的民俗文化魅力尤其是老北京文化韻味。
老北京的味兒
悠久的歷史傳統,深厚文化的積累,傳統的農耕社會風情和民俗活動形成了中華民族獨步世界民族之林的民俗文化,它是傳承民族傳統最重要的綜合載體,表現民俗文化正是奧運紀念幣圍繞“人文奧運”主題,展現中華文明和老北京文化的一條“南山捷徑”。在狹窄的幅面上,“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第三組) 1盎司銀質紀念幣運用中國特有的文化符號來表現中國特色,含蓄簡潔的章面傳達出了意蘊無窮的民俗文化氣息。
1盎司圓形銀質紀念幣(4枚)為精制幣,含純銀1盎司,面額10元,最大發行量各為160000枚,其正面圖案,為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會徽及中國傳統對龍造型,并刊國名、“2008”年號。背面圖案的布局與前面兩組相似,設計最巧妙之處在于用中國傳統工藝窗格將整個畫面在1/3處隔斷,分左右兩個圖區,是一種富有藝術創新力和民族藝術特點的處理手法。眾所周知,老北京的傳統住宅不僅建筑格局講究,它在裝飾上的花紋與雕飾也頗具特色,銀幣上這種樸實而又高雅的窗格造型就是老北京建筑中最常見的。每一枚銀幣窗格之左的主景部分依次是京劇藝術、秧歌、獅子舞和中國民間茶館,窗格之右對應的依次是中國傳統京劇臉譜藝術造型、中國傳統剪紙藝術造型、中國傳統皮影藝術造型、中國傳統民間年畫造型。這樣連綿而有規律性的構圖,突出了四枚銀幣畫面之間的節奏感,我的視線隨著幣面上的節奏流轉縈回,使貴金屬鑄就的靜態畫面充滿了藝術動感,是作品上的妙筆。
第一枚銀幣上,體態輕盈、英氣不遜須眉的京劇武旦伴隨著熱鬧的鑼鼓點,一亮相,扮相俊美,英氣逼人,灑脫中不乏女人的嬌媚。京劇,也稱“皮黃”,形成于1840年前后的北京,盛行于20世紀三、四十年代,有“國劇”之稱?,F在它仍是具有全國影響的大劇種。它的行當全面、表演成熟、氣勢宏美,是近代中國戲曲的代表,更是中國的“國粹”。
第二枚銀幣上,打著鼓的俏姑娘們左手持柄舉鼓,上下左右搖動,右手執鼓鞭敲擊鼓面,邊敲邊舞,咚咚的鼓聲、飄舞的紅纓,讓我們好象感受到了北京過大年的熱烈氣氛。秧歌的歷史十分悠久,當時的秧歌與農業生產、祭祀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秧歌也是勞動人民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活動。時到如今,秧歌的生命力依然強盛不衰。
第三枚銀幣上,清俊的舞獅人手持著繡球,引誘著凸眼大口、粗眉短須、威武雄壯的獅子起舞,驚心動魄,讓人忍不住捏上一把汗。有關獅子舞的記載,最早見于《漢書?禮樂志》,到了唐朝,獅子舞已發展為上百人集體表演的大型歌舞,還作為燕樂舞蹈在宮廷表演,稱為“太平樂”,當時的獅子舞還流傳到日本。
臉譜 剪紙 皮影 年畫

第四枚銀幣上,老北京的茶館里,八仙桌旁圍滿了茶客,穿著馬褂的堂倌表演著大搬壺沏茶絕技,喝茶,吃小點心,聽戲,悠然自得,老舍筆下的老北京茶館鮮活地出現在我們眼前。北京是清朝的政治中心,茶館集中、品級俱全。許多皇親王室、官僚貴族、八旗子弟成天泡在茶館里,清代北京的茶館史是清朝歷史的縮影。在傳統茶館,擺上八仙桌椅、蓋碗花茶等,真正地體現了茶俗和民俗相結合,體現了北京的地方特色,而奧運系列第三組的這枚銀幣正是描繪了北京傳統茶館一角正火紅熱絡的場面。
四枚“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第三組)1盎司銀幣,通過生動表現這些由勞動人民創造出來的藝術表現形式,不僅反映出中國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才能,反映出中華文明達到的高度,而且運用了先進的造幣工藝,也反映了現代中國的科技發展水平,體現了“科技奧運”的精神。
這套奧運紀念銀幣背面圖案還有一大特色就在于幣面右側用彩色移印工藝雕繪的四大中國傳統藝術造型,包括傳統京劇臉譜藝術造型、傳統剪紙藝術造型、傳統皮影藝術造型、傳統民間年畫造型。眾所周知,這些都是中國獨有的平面藝術形式。色彩鮮艷的京劇臉譜,用夸張的表現手法來體現人物性格,這是最具有中國特色的曲藝文化;遍布中國南北方的剪紙藝術,通過一把剪刀、一張紙就可以表達生活中的各種喜怒哀樂;皮影藝術是我國特有的民間表演藝術,通過線的牽動,可以產生強烈的表演效果;年畫藝術在我國流傳極廣,代表地區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等,是人們歌頌英雄、祈求平安的載體。在紀念幣上,這些來自于生活,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的藝術造型通過彩印工藝的再詮釋,呈現出一種原生態質感。通過加工民間藝術風格的元素,合理地運用到這套奧運紀念銀幣上,達到了深化和突顯“人文奧運”和民族文化傳播的作用。讓更多的人了解民族原生態藝術的重要性,深入表現內容引起共鳴,這套銀幣尤為出色。
“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第三組) 1盎司銀質紀念幣就像一座生動的民俗文化大戲臺,一個窗格里放著一個民俗文化品類,設計者抓住每一種文化最典型的特征、神情和姿態,既獨立又互有照應。在這套紀念銀幣上,民俗文化不再是存在于老人們的記憶中,書本上以及民俗專家的講座里,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幣面上,通過莊重大方的設計、均勻簡練的布局、細膩清晰的雕刻,讓民俗文化在這里美麗地延伸著,把這種美麗浸潤到我們的心里。這套奧運題材的紀念幣因為擁有這樣一種審美力量和文化內涵,甚至具有文物價值,值得被我們長久地收藏和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