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行業是一個非常重要及獨特的投資領域。隨著能源需求上升及石化燃料供應下降,以能源為基礎的投資項目的盈利潛力似乎非常可觀。
今年年初,當原油價格上升至每桶一百美元時,市場已出現相當震撼的反應。到目前為止,油價已升破127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參考八十年代美國石油危機,當時通脹達雙位數字,油價因中東供應出現問題而急升,當時美國經濟周期正處頂峰,因此對當地通脹及經濟均會帶來負面影響。
美元的走勢
美國自2007年初開始已陸續出現經濟放緩的征兆,包括債券孳息曲線逆向、國內生產總值(GDP)持續按季減少、部份地區樓價更有放緩跡象、新屋動工量減少等等,都為美國靜俏俏地蒙上了衰退的陰影。
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系,其經濟動力主要由第三工業所帶動,亦即服務業。服務業所包含范圍由金融、貿易、以至飲食及娛樂等等都可計算入內,項目相當廣泛。但其主要的共通點就是需要依靠消費去推動,而美國目前國內生產總值約占七成為服務業,所以國內消費力對美國GDP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其龐大的消費力的背后全賴其不斷的借貸,最終導致國家及人民均負債沉重,最近更有統計指出其國民平均負債為收入的六倍,可見問題相當嚴重。此外,美國政府所發行之債券亦為主要國家之重要資產,但其貿易赤字極為嚴重,所以美國經濟下滑將會導致其債券失去吸引力,從而引致美元受壓。
雖然其貿易赤字嚴重,但鑒于美國的國際地位特殊,使其貨幣一直能保持為國際性交易貨幣。但自從美國房地產市場泡沬爆破后,美元資產已大幅度眨值,而信貸市場的收縮亦會加大威脅美國的經濟基礎,相信美國人依賴借貸的消費行為將會受到嚴重打擊。因此,美元遭到唾棄也是可以理解。
這可從美元對日圓走勢反映以上因素,美元自去年五月中高位124.14一直輾轉回落至今年三月低位95.78。至于原油價格在07年上半年大約在60美元或以下整固,直至五月中旬才展開新一回的大升浪。至于數據背后的原因,可以解釋為由于美元為國際交易貨幣,所以當美元下跌,生產商為了維持其產品帶來的基本價值或購買力,就會把石油價格調高以彌補匯兌上的損失。
原油的供應
供應下跌是推動油價上升的另一原因。近月油價急升,主要因為原油生產、煉油廠及運輸問題所引起,包括美國石油管道破裂、英國煉油廠減產罷工、尼日尼亞兩條石油管道遭到破壞等。
過去數十年石油生產過程中,油井因老化問題而出現減產情況,除了近兩年之外,自上世紀80年代開始,全球已鮮有發現新大型油田。
并且因早年油價低迷,而長期原油的平均成本約40美元一桶,石油公司均缺乏意欲投放資源去開發新項目,最終導致目前石油供應出現停滯不前的情況。
從數據來看,美國煉油廠產能使用率為85.6%,較前一周雖然增加了4.2個百分點,但從歷史數據來說,煉油廠使用率仍處于季節性低點,且較前兩年同期偏低。此外,美國在過去不斷增加戰略石油儲備,亦會對油價帶來支持。
根據美國能源部稍早前表示,截至五月九日為止的上周美國原油庫存增加二十萬桶,但市場原先預估將會增加二百二十五萬桶。
此外,美國能源部也表示,五月份首星期美國汽油庫存減少一百七十萬桶,而原先市場分析師的共識是僅會減少二十萬桶。
市場的需求
據據美國人口調查局估計,于2040年全球人口將持續攀升至近90億,而由于新興市場迅速發展,將會大大增加對能源的需求,特別是一些以工業為主的國家。將來隨著經濟步伐加快,需求將持續增加。此外,估計環球財富亦將由2004年的30.7萬億美元大幅上揚至2011年的51.6萬億美元,隨著環球經濟發展迅速,特別是新興國家逐步城市化的開發,目前中印兩國石油消耗量已占全球總消耗量超過兩成,估計將來均對石油需求有增無減。
此外,從美國能源情報署(EIA)數據顯示,今年全球石油需求量每日增加130萬桶至8,720萬桶。該署更估計中國2008年對石油需求量每日為790萬桶,奧運會期間中國運輸業對燃料的需求將顯著增加,由于大量觀眾、游客、有關人員及運動員將乘搭客機前往當地,預計交通將會超級繁忙,耗油量將會達到高峰。
根據中國官方所得統計數字,今年一月至三月中國原油產量4,685萬噸,同比增長2.2%;進口原油4,553萬頓,同比增長14.9%;原油加工量8,459萬噸,同比增長7.6%。從數據分析來看,說明當地對原油進口需求大幅上升,加工需求仍然旺盛。
另一方面,由于美國成品油產量減少,煉油利潤率不高;并且,美國煉油廠亦快步入檢修期;再加上六月份美國將進入夏季駕駛高峰期,將會大大增加對汽油的需求。
地緣政治的影響
目前全球最大石油供應國當中,包括俄羅斯、伊朗、委內端拉、尼日尼亞均與美國在外交上處于敵對狀態,而根據美國能源部統計,這些國家每日共產油量為19,071桶,如其在供應上出現問題,將會令歐美等地經濟雪上加霜。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伊朗美國大使館內曾發生脅持人質事件,而事件亦令致美伊在外交上正式畫上句號。在該段期間之后,油價亦逐漸步入升軌,而當時通脹更達雙位數字,歷史更稱之為“石油危機”。雖然未能有實質證據去證實油價上升是與人為因素有關,但在時間上則非常吻合,所以亦不能排除該可能性的存在,亦不排除歷史會再重演。
從技術上分析,其走勢處于一浪高于一浪之格局,而10天、20天、50天線則全井井有條地順序排列。至于14天RSI為64.98,明顯處于強勢,而保歷加通道亦有拓闊跡象,如其能穩守20天線以上,有望于短期挑戰130元以上新高。此外,油價分別于今年一月至二月,及三月出現了雙底形態,所以中長線支持位可分別放在100.59及86.59美元。目前10天線有不錯的支持力,加上成交額亦配合,投資者可于10天線附近入市。依其上升軌道觀察,如基本因素短期不變,油價有可能在八月高見140至150美元一桶。

如投資者想捕捉今次原油的升浪,可留意能源及商品期貨基金。由于過往油價走勢往往在上半年普遍偏弱,而下半年走勢則會轉強。再加上即將展開的奧運及美國將進入夏季駕駛高峰期,原油價格將處于易升難跌的階段。建議投資者應盡快入市,以捕捉今次中短期之升浪。
(麥有基,香港御峰理財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