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 臻

東南亞地區在亞洲乃至全世界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特別是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和越南,近年來經濟發展迅猛,已經超過世界經濟增長的平均速度,其貨幣行情也頗為值得關注。
在基本面看來,除了2006年年末泰國出現過金融市場的波動外,各國經濟運行相對平穩。全球IT及其他高科技產品的穩定需求、初級產品價格的上漲令東南亞經濟得到強力支撐。另外,作為東南亞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印尼,受惠石油價格的連連攀升,其國際貿易收支順旺,亦拉動貨幣行情。
在利率方面,菲律賓比索7%的隔夜貸款利率、印尼盧比和越南盾8%、8.75%的基準利率,也絲毫不比澳元紐元等商品貨幣遜色,吸引國際資本進入。
搭乘人民幣升值的順風車,印度盧比、馬來西亞幣、菲律賓比索、新加坡幣及泰國銖在過去兩年里成為又一大對美元升值的族群。2007年一年中,菲律賓比索和新加坡元兌美元升值超過10%。連日來印尼盧比兌美元在9275附近徘徊,處于去年盧比升值以來的最高匯率區間,印尼央行更明確表達支持本國貨幣的意愿。4月中,美元兌菲律賓比索維持在41.15左右,超過去年11月創下的7年新低42.67。由此可見,東南亞貨幣升值動能強勁。
去年7月全球信貸危機爆發以來,投資者紛紛增持更加安全的歐元資產,歐元升值幅度大過東南亞貨幣,東南亞貨幣相對低估。隨著東南亞地區對歐元區的出口增多,來自歐洲的升值壓力日益顯現,投資者不妨考慮則機介入東南亞貨幣待漲。
最新數據顯示,新加坡CPI出現1982年來的最高水平,而印尼越南CPI的漲幅也超過20%。一個出現通漲的經濟體需要一個更高的實際利率水平來維持價格的穩定。目前,東南亞面臨普遍的高通漲壓力,促使東亞洲央行必須做出貨幣調節。美國的巨額經常帳戶赤字,使得發展中國家在解決通漲問題時,可以在加息這個手段之外選擇它的替代手段——本幣升值。而一旦美國次貸危機累及消費,經常帳戶赤字應聲縮水,這種選擇的空間也就隨之收窄。以東南亞央行的反應來看,有關當局樂于采用開放貨幣升值的強貨幣手段代替加息,貨幣市場行情看好。
在操作層面上,國內投資者對馬幣、新元未必熟悉,建議透過亞洲國家發行的公債投資。東南亞國家基本面改善、資金面強勁,固定收益投資需求升高,預期長期布局將有不錯的獲利機會,投資前著重考慮存續期間、到期收益率、美元與當地貨幣計價這三大因素。投資者也可借力QDII,投資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券型基金,賺取匯兌收益和資本利得。
但需要強調的是,美國經濟的韌性和彈性,它短期價格的弱勢不代表美元在全球霸權地位的削弱和美元地位的下降。東南亞貨幣并不強勢,外部貿易狀況的改善和內需的疲弱等原因,在生產力并未出現加速增長之前,印尼、菲律賓、泰國的貨幣只是周期性強勁,建議大家在配置和時機選擇的時候權衡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