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燕飛

諾蘭·布什內爾,出生在美國猶他州的克里爾菲爾德。布什內爾發明了第一臺電子游戲機,是IT行業十大創業英雄之一,被稱為“電子游戲機之父”。他成立的“阿塔里”公司,曾經是硅谷最有名的公司。
諾蘭從小成績就不好,但喜歡自己動手創造。
進入猶他州立大學后,每逢暑假期間,諾蘭就穿著花里胡哨的T恤衫,在馬戲團門口擺攤叫賣彈子球、口香糖等小玩意。晚上,他則一頭扎入學校計算機房,玩“太空大戰”游戲。
1968年,諾蘭以倒數第一名的成績畢業,迷戀游戲成了老師對他最深刻的印象。畢業之后,諾蘭來到硅谷的安培公司,開始工程設計,但他并沒有放棄對游戲的熱愛。
上個世紀70年代初,街上最流行的是彈球游戲機,它是一種大型電動機械機器,技術呆板,檢修困難,玩起來也很單調。
作為一個癡迷游戲的人,諾蘭當然明白這種彈球游戲機的種種弊端。1971年,一個發明改變了諾蘭的命運,那就是英特爾公司微處理器的誕生。諾蘭興奮無比,他想到了學校里的“太空大戰”,當時就覺得很有商業開發價值,可惜不能廣泛應用,現在有了微處理器,諾蘭意識到自己的機遇來臨了。要是把計算機設計成售價較低廉的專用機,在機器上再開個槽孔,投入硬幣,就能玩很長時間的游戲了,諾蘭抑制不住內心的興奮,白天為公司效力,晚上便在自己狹小的居室內苦苦構思。
俗話說,誰低估美國人的智力,誰就會發財。布什內爾深知這一點。他決心設計出一個無需動腦筋的簡易游戲機,就連小孩子和酒吧的醉鬼也能一玩就懂。這個游戲機叫“PONG(乓)”,是一種電子乒乓球游戲,內容和美國人喜愛的網球比賽差不多。PONG(乓)——一記清脆的擊球聲惟妙惟肖,游戲者的心弦也隨之被打動了,這個游戲人人都會玩。
最初的時候,諾蘭想把電子乒乓游戲機的發明出售給著名的游樂器材制造廠商巴利公司,他相信巴利公司一定會滿意自己的這個發明。可是,巴利公司的主管們謝絕了諾蘭的發明,他們不客氣地說:“誰會愿意站在電視屏幕前玩一種不需移動身體的游戲?”
諾蘭并沒有灰心,他回到家中,在一個酒吧里安裝了這個投幣電子游戲機。然而兩天后,酒吧老板氣沖沖地給他打電話,說:“把你那個該死的乒乓游戲機搬走,它根本不能操作,還惹怒了我的顧客。”百思不得其解的諾蘭帶上自己復雜的測試設備,急忙趕到酒吧,查遍了每一個部分,卻沒有發現任何故障,最后,他打開了投幣系統,“毛病”找到了:原來,盛硬幣的塑料盒里錢太多了,故而造成“堵塞”。硬幣盒里有300美元硬幣,對任何時代的游戲機來說,這都是前所未有的大收入。
這次事件給了諾蘭很大的啟示,我為什么不自己創業!他辭去了公司職務,在300美元的基礎上創建了自己的公司“阿塔里”。這個名字取自日本棋類游戲“去”的本意,意思是“我要進攻你了”。
1972年,電子乒乓游戲機上市了,第二年就成了整個游戲市場的奇跡和寵兒。它銷售了大約1萬臺,每臺售價1 200美元。1973年,阿塔里的銷售額達到350萬美元,1974年就猛增到1 500萬美元。
電子乒乓游戲機徹底取代了彈球機的地位,給家庭游戲增添了魅力無窮的新內容,使只有大學、航天局、五角大樓才能玩的“星球大戰”成了人人都能玩的電視游戲。1973年和1974年,硅谷的許多企業都面臨不景氣,阿塔里是少數賺錢的公司之一,而且發展速度極快。
在諾蘭的不斷創新中,1976年,年僅4周歲的阿塔里公司年收入已近1億美元。持有一半股份的諾蘭成為硅谷的傳奇。他是穿T恤衫的百萬富豪,不像以前成名的富豪,他更親切,更年輕,更有活力。一時間,他成了所有年輕人崇拜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