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 子
高一那年,農生與首超成了同班同桌。農生家在農村,父母雙亡,與奶奶相依為命,過著度日如年的生活,是個典型的貧困生。首超家卻殷實富有,生活無憂無慮,有汽車、別墅,父母開著一家大公司,是個有名的富家子弟。兩人生活條件不同,家庭背景懸殊,可他倆都以優異成績考進了市重點高中,成了尖子班的同桌同學。
報名那天,農生從鄉下步行到學校報名交費,當他把懷里那沉甸甸的黑布袋往老師辦公桌上一倒,即見幾千枚硬幣滾落桌上,一角、五角、一元不等,調皮的還在桌上、地上跳著舞蹈,并發出一陣丁零當啷的響聲。頓時,老師和當時報名在場的首超都被驚得目瞪口呆:哪來這么多硬幣?!農生卻紅著臉喃喃道:“老師,我……我交學費。”顯然,老師和首超都被眼前這動人的一幕震撼得淚眼婆娑了。
開學后,老師把農生和首超分在了同桌。農生住校,首超回家食宿。首超很同情農生;出于關心,首超很想幫他。可當首超慷慨給他錢和學習用品時,卻碰了釘子。農生很倔地說:“你別這樣,不然我可要跟你急。”想不到同桌竟這么不識好歹?!首超好心想幫幫他。可一時又不知如何下手?
農生在學習上勤奮用功,在生活上卻節儉得近于自虐。除了吃飯睡覺,其他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一日三餐,伙食開支節省得讓人見了流淚:一般是打白飯回宿舍吃豆腐乳或辣椒醬;偶爾也會買個素菜,這對他來說已屬奢侈了。
一天中午,農生在宿舍開啟辣椒醬正要吃飯,想不到首超也端著碗走了進來。農生吃驚地問:“沒回家?!”首超大咧咧地說:“懶得跑,學校吃省事。”然后他說豆腐乳和辣椒醬可是好東西,他愛吃。首超夾辣椒醬的同時,把碗里一大半紅燒肉扒進了農生的碗里。農生疑惑地望著他。首超卻埋怨道:“學校的菜做得真不怎么樣。還是這豆腐乳和辣椒醬開胃!”農生告訴首超這是奶奶專門為他做的。首超順口夸道:“我說呢,味道怎么比賣的還好呢!”農生真誠地笑著說:“好吃你就盡管來吃好了,管夠!”首超順勢道:“好啊好啊!今后我倆就合伙吃,你出腐乳和辣椒醬,我去飯堂打菜。就這么辦!”農生還想說點什么,可首超卻把手一揮道:“就這么辦,一言為定!”至此,農生也不好再吭聲了,
說實話,農生學習成績很好,不僅在班里數一數二,在年級也是名列前茅。可農生卻因自卑而自閉,一般不輕易與人溝通。與首超的關系來說,已是破天荒了。原因是,開學伊始,農生用硬幣交學費時,首超和老師沒一丁點瞧輕他,反而很同情他,讓他留下了好的印象;再說,農生與首超同桌,首超又是那種很隨和、樂于助人而又從不顯擺的好學生,所以農生視首超是可交心的好朋友:有些憋悶心里的話兒也愿對他說上幾句。當然,如果有些事兒太“過”,超出了他心里的條條框框,農生同樣是不依的。
農生和首超合伙中餐,吃了一段時間后,農生心里漸生愧疚:同學中又恰好傳出農生白吃白占的流長飛短,他心里失衡了。農生對首超說:“我們合伙吃的事兒就到此為止吧!”首超吃驚地問:“為什么?”農生說:“我知道,你刻意來學校吃飯是想幫我,這我心領了。可這樣下去,我欠你太多,我心就不安了。”首超正想解釋,農生卻斬釘截鐵地說:“不用多說,從今天起你就回家吃飯,不然我可不理你了!”首超再想說服他道:“可我想吃奶奶做的腐乳和辣椒醬呀?”農生便說:“這好辦,到時我送你兩瓶就是了。”首超一聽顯得很無奈,農生卻開心地笑了。
時隔幾天,農生又碰到一件怪事。那天,農生到飯堂打飯,他對廚房師傅說,四兩飯一份素菜。可廚房師傅不收他錢,反而給了他一份葷菜。農生吃驚地問:“師傅你是不是弄錯了?!”對方卻肯定地說:“你叫農生吧?沒錯,飯錢已有人墊付了!”農生問是誰?可師傅也說不清。農生好生納悶,可又想而無果。第二、三天,農生換著窗口打飯,其他師傅所說所做也如出一轍。農生問首超,首超不承認,且顯得很無辜的樣子,還說:“有人付飯錢這是好事啊!”農生卻認真地說:“無功不受祿,我心里可承受不起!”首超正想安慰他,農生卻一本正經地問:“你說我們是不是好朋友?”首超說是。農生又問:“好朋友之間是不是要實話實說?”首超又說沒錯。農生突然話鋒一轉:“可這事你卻沒說實話!”首超正想辯解,農生卻截住說:“你不承認也行,如果讓我查出來,我們就絕交!”首超一聽趕緊說:“說到這份上,我承認是我做的。我可不想失去你這個好朋友!”農生笑著說:“這就對了。你要記住,下不為例!”首超卻怎么也笑不起來,他很擔憂地說:“你這怪人!不讓人幫助。每天老吃腐乳、辣椒醬,學習任務這么重,你身體頂得住嗎?”農生笑著說:“你放心吧,我會漸漸好起來的。”原來,農生報名參加了學校的勤工儉學,他的工作就是打掃教學樓6樓,每個月可以掙到200元。
此后,每天下午放學后,等同學們都走了,農生就開始打掃教學樓。首超總要陪陪他才離開。每次打掃衛生時,農生總會在地板上發現一些5角、1元的硬幣,加起來,每天都可以拾到10元左右。農生心里不禁感慨:現在的學生太浪費了,硬幣說扔就扔了,毫不心疼;一方面,農生又打心底感謝那些扔硬幣的學生,因為他每天拾到的硬幣加上勤工儉學掙來的錢,足夠減輕奶奶的負擔了。農生心里真有說不出的高興。
一天中午,首超因事耽擱了回家的時間,他剛出校門就見農生手拿飯盒朝市區匆匆走去。首超好奇地遠遠跟著,不知農生要干什么?只見農生來到街頭,走到一個乞討的白發老奶奶面前,把飯盒遞給她,跟她說了說話,然后又匆匆返回了學校。等農生走了之后,首超也靠了上去,他跟老奶奶聊了聊才離去。離去時首超不禁用手背拭了拭視線模糊的雙眼。從這以后,首超每天上學都會繞道從這里走過……
三年時光眨眼就過去了。這三年中,每次交學費,農生都是揣著那沉甸甸的黑布袋,都會讓硬幣發出那悅耳的碰撞聲。然而,艱難時光畢竟是過去了:終于迎來了高考的重要時刻。農生和首超雙雙報考清華北大:又雙雙如愿以償:從網上獲悉,兩人因考分居高同時被清華錄取。離校前,老師悄悄告訴了農生一個秘密:這三年中他打掃教學樓所拾得的硬幣,全是首超的刻意所為啊!農生一聽,淚水就禁不住涌了出來:他擁著首超感動地說:“好兄弟,謝謝你!”首超卻裝糊涂:“謝我干嗎?我可什么也沒做啊!”隨后,首超執意要去農生家看奶奶,農生沒法不歡迎。
那天,首超跟父母打過招呼,便跟農生去了他家。當他們進村,走入一座舊瓦房,農生便喊:“奶奶,我同學看您來了!”首超也親熱地叫了一聲:“奶奶好!”奶奶一看,不禁吃驚得嚇了一跳:“原來是你啊?!”農生驚問:“你們認識?!”奶奶趕緊說:“他就是我常跟你提起的好心人呀!”原來,農生的學費都是靠奶奶乞討積攢出來的。自從首超意外發現這個秘密后,每天必定給奶奶錢罐里扔下些硬幣,少則五六個,多則十幾個。但農生萬萬沒想到奶奶說的好心人竟是首超!正當他感動得不知所措時,突然門外走進一個人來,首超驚喜地叫起來:“爸爸,您怎么來了?”父親笑著打趣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呀?”原來,三年前,父母偶然發現兒子從銀行換取大量硬幣,甚覺奇怪。經觀察和打聽,才知道兒子是做好事,獻愛心。父母不僅為兒子的出色表現深感自豪,同時也被兒子的愛心行動深深打動了。因此他們商量作出了個重大決定……當知道兒子去同學家玩,父親也悄悄跟來了。
此時,父親對首超說:“我跟你媽商量決定:認農生為干兒子,認他奶奶為干媽;等你倆上了大學,我們就把奶奶接回家。你說好不好?”首超驚喜地撲進父親懷里叫道:“爸!你們的決定太偉大了!”農生和奶奶聽了父子的肺腑之言,話還沒說,淚水卻早已打濕了衣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