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爭為爭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為美,那是由于有丑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為善,那是因為有惡的存在。所以有和無互相轉(zhuǎn)化,難和易互相形成,長和短互相顯現(xiàn),高和下互相充實,音與聲互相諧和,前和后互相接隨——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無為的觀點對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聽任萬物自然興起而不刻意創(chuàng)造;有所作為,但不附加自己的傾向;功成業(yè)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
過分追求圓滿,不如適可而止。過于尖銳,難以久存。金玉滿堂,不能長有。以富貴驕人,是自己給自己種下禍根。功成身退,才符合天道。
政治寬厚清明,人民就淳樸忠誠;政治苛酷黑暗,人民就狡黠、抱怨。災禍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災禍藏伏在它的里面。誰能知道究竟是災禍還是幸福呢?它們并沒有確定的標準。正忽然轉(zhuǎn)變?yōu)樾埃坪鋈晦D(zhuǎn)變?yōu)閻海藗兊拿曰螅蓙硪丫昧恕R虼耍械赖氖ト朔秸簧玻欣饨嵌粋θ耍甭识环潘粒饬炼淮萄邸?/p>
江海之所以能夠成為百川匯流之處,是由于它善于處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夠成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領(lǐng)導人民,必須用言辭對人民表示謙下,要想領(lǐng)導人民,必須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們的后面。有道的圣人雖然地位居于人民之上,但人民并不感到負擔沉重;位置居于人民之前,但人民并不感到受害,天下的人民都樂意擁戴而不感到厭倦。因為他不與人民相爭,所以天下沒有人能和他相爭。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也,難易之相成也,長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聲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隨,恒也。是以圣人居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弗始也,為而弗志也,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葆。金玉盈室,莫之能守。貴富而驕,自遺咎也。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其政悶悶,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也。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也,其日固久矣。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居上而民弗重也,居前而民弗害也,天下樂推而弗厭也。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選摘自《道德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