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冰
在中國的乒壇,乃至世界的乒壇上,鄧亞萍都是一個豐碑式的人物。三屆世乒賽的女單冠軍,兩屆奧運會的四枚金牌及18項世界冠軍使鄧亞萍成為當之無愧的乒乓女王。亞運會、世乒賽、奧運會的冠軍使鄧亞萍完成了乒乓球生涯的大滿貫;在清華獲得學士學位、諾丁漢大學碩士畢業和取得劍橋博士,是鄧亞萍完成的人生另一項大滿貫。
◎一切從ABC開始◎
1997年,鄧亞萍在乒乓舞臺上完美謝幕之后,進入了清華大學開始了自己的學生生涯。運動員在退役之后都面臨著第二次的選擇,許多人認為運動員退役之后只能夠從事與體育領域相關的一些工作。而鄧亞萍想要證明給自己和別人看:運動員不僅能夠打好比賽,同時也能做好其他事情。昔日的乒壇女王在放下了乒乓球拍之后成為了清華大學英語專業的一名本科生。選擇英語作為自己的專業也并非是鄧亞萍一時興起,而是經過她深思熟慮做出的一個決定。自從被薩馬蘭奇提名為國際奧委會運動委員會委員,萬事追求完美的鄧亞萍就感到肩頭責任的重大。因為她心里明白這既是國際奧委會的重用和信任,也是一次嚴峻的挑戰。
奧委會的辦公語言是英語和法語,而此時的鄧亞萍的英語水平僅限于認識26個字母而已,至于法語更是一竅不通。語言上遇到的難題讓世界冠軍心里急得火上房。進入清華大學學習,鄧亞萍義無反顧地選擇了英語專業,希望通過專業的語言學習能夠實現自己外語水平“零”的突破。
學校的學習是緊張的,每天的時間都排得滿滿的。由于長時間脫離校園生活,初入清華的鄧亞萍有很多的忐忑與不適應。僅有小學文化水平的鄧亞萍剛開始聽老師講課的時候就好像聽天書一般,只有把老師所講的內容一字不漏地記在筆記本上,然后再回到宿舍一點一點翻字典,一點一點硬啃硬記。除學習之外,鄧亞萍每周還要三次往返幾十里路到國家隊訓練基地進行訓練。為了更快地掌握英語,在更好的語言環境中學習英語,剛在清華讀了幾個月的鄧亞萍作為交換生被送到英國劍橋大學突擊英語。在劍橋的學習生活對于鄧亞萍而言是一個更大的挑戰,基礎比其他同學差,不服輸的她總是想超越別人,付出了艱苦的努力之后而學習效果卻總是不明顯。那個在球場上霸氣、心里素質超好的乒壇女王開始做起了自己的心理醫生,好勝的心理也開始慢慢轉變。意識到“自己與其他的同學畢竟基礎不同,從運動員到學生是一個非常大的轉折,學習上升也要有個過程。”就是靠著打球時的堅持與拼勁,鄧亞萍一步一步向成為一名真正的大學生的目標靠近。鄧亞萍順利地完成了自己的畢業論文,終于戴上了夢寐以求的學士帽,在畢業典禮上,她已經能夠用流利的英語向老師致謝。
◎重新出發的精彩◎
2001年9月,鄧亞萍走進英國諾丁漢大學攻讀碩士。選擇諾丁漢的原因是“因為諾丁漢大學有全英國最棒的外語系”。最初,鄧亞萍的導師對她多少有些不放心,擔心一個運動員是否可以完成學業。鄧亞萍懇切地對導師說:“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學生基礎要差,請您多費心了,別人能一次聽懂的課程,我可能要兩次甚至多次,別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兩年。但不管費多少力、多長時間,我都要把學業拿下來!我是那種很要強,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在諾丁漢的日子里,鄧亞萍珍惜每一分每一秒時間來學習,上課的時候爭取一切發言、回答問題的機會。連諾丁漢大學的老師都說:“一看她學習的勁頭就知道她是世界冠軍。”正是“世界冠軍的學習勁頭”讓鄧亞萍再一次取得了勝利,一年后,鄧亞萍面對嚴格的考官,用英語宣讀了3萬5千字的論文—《從小腳女人到奧運冠軍》。臨場考官的一致結論是:無條件一次通過!
愈戰愈勇的鄧亞萍決定挑戰自己人生的又一高度——滿懷信心地攻讀劍橋經濟學博士學位,研究方向就是“2008奧運會對當代中國的影響”。學業上完成了大滿貫的鄧亞萍現在依然是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體育與環境委員會和改革委員會的委員,而且還是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
鄧亞萍在各個領域都創造了屬于自己的奇跡。鄧亞萍今日取得的成就證明:真正的世界冠軍站在任何一個新的起點上,都不會輸給別人。
(千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