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華
美國有一個中學在入學考試時曾出過這么一道題:比爾·蓋茨的辦公桌上有5個帶鎖的抽屜,分別貼著財富、興趣、幸福、榮譽、成功5個標簽。蓋茨總是只帶一把鑰匙,而把其他的4把鎖在抽屜里,請問蓋茨帶的是哪一把鑰匙?
老師告訴學生,那是一道智能測試題,內容不在書本上,也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回答,但是老師有權根據他的觀念給一個分數。
一位剛移民到美國的學生,看到這個題目后,一下子慌了手腳,因為他不知道如何作答。而他的同桌的答案是,蓋茨帶的是財富抽屜上的鑰匙,其他的鑰匙都鎖在這只抽屜里。結果老師在這道9分的題上給了移民學生5分,而給移民學生同桌1分。老師認為,他沒答一個字,至少說明他是誠實的,憑這一點應該給一半以上的分數。比爾·蓋茨本人是這樣答的:在你最感興趣的事物上,隱藏著你人生的秘密。
財富、興趣、幸福、榮譽和成功幾乎是每個人都想追求的。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必須作出唯一選擇的時候,不妨多考慮一下自己的興趣,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更容易做出矚目的成就。相反,如果忽視了興趣,努力得越多,就可能離成功越遠。15歲少年倪世明退出“神童班”,尋找“適足鞋”的故事就足以證明上述觀點。
倪世明的父母原是黑龍江省寧安市東京城鎮林業局的普通職工。倪世明從小就表現出極高的天賦,剛讀完小學四年級,就被父母送進了鎮中學,在付出巨大的艱辛之后,2004年被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錄取。盡管家庭條件不好,但經過媒體的呼吁,不少單位和個人伸出了援手。中科大了解情況后也給倪世明辦理了困難生補助,并決定每學期發助學金。面對這些,小小年紀的倪世明深受震動,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辜負所有好心人的幫助和希望。然而他在少年班的學習并不順利。少年班只有數學、物理和計算機可以選擇,而這些都不是他的最愛。在接下來的4個月不到的時間里,他經歷了一次期中考試和兩個學科的期末考試,總體成績中等偏下,其中計算機不及格。他深感從前的學習環境似乎更適合自己—在領先他人的環境下,他有富余的時間加快學習的進度和學習喜歡的東西。如今,在少年班,他每天苦苦地學,苦苦地追趕,卻只是為了趕上進度,學習已經成了一副重擔,而更多的東西又是他不想學的……
在經過痛苦的思考和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后,倪世明征得父母同意,鄭重地向學校遞交了退學報告。學校老師苦口婆心地勸他:“少年班的學生畢業后,前景很誘人的,你們可要慎重啊!”而倪世明的話也一次次震撼著學校的老師:“每個人都有一雙適合自己的鞋子。歷數前賢,哪個有出息的人不是因為找到了合腳的鞋子呢?比爾·蓋茨,好好的法律不學,硬要去自學編程,他個人的成功意義在于,美國少了一位碌碌無為的律師,世界上多了一位推動社會歷史發展進程的技術專家……”
倪世明又回到了母校,進入高三尖子班學習,他的目標是名牌大學化學專業。
(人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