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顯示42.5%的人贊成
取消本科畢業論文
據《中國青年報》的調查,71.3%的受訪者認為本科生對畢業論文不重視,42.5%的人贊成取消本科畢業論文。
“與其濫竽充數,東拼西湊,不如干脆取消本科畢業論文。”華中師范大學涂艷國教授這樣表達他的觀點,其理由是:“本科畢業論文并非必不可少。在美國,不僅本科生不寫畢業論文,連碩士生都不用寫畢業論文。高等教育日益大眾化,取消本科畢業論文可能是大勢所趨。”
2007年6月,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外交學院、中國農業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語言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七所大學取消了“研究生畢業必須發表論文”的硬指標。這就表示,研究生期間即使沒能發表論文,學生也能畢業。
“2007年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
在浙江工業大學順利閉幕
2007年12月30日,教育部、文化部、財政部在浙江工業大學舉行“2007年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閉幕式新聞發布會,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司司長楊貴仁在會上總結了“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開展一年來的情況。
楊貴仁介紹說,“2007年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形成了三個顯著特點:
一是各方面高度重視,精心組織,擴大活動的參與面,讓更多的青年學生成為藝術教育的受益者,高雅藝術的欣賞者。
二是更加注重活動的文化內涵,讓同學們在活動中“接受優秀文化、豐富審美體驗、提升精神境界”。
三是更加注重活動的形式和效果,演出者和學生觀眾在相互交流中,加深了解,使高雅藝術在廣大莘莘學子心中扎下了根。
華南師范大學開通
數字校園主體項目
華南師范大學數字校園一期建設主體項目已經開通,包括信息門戶系統、協同辦公系統、單點登陸系統、數據庫系統等一期建設主體項目已陸續完成開發,并通過測試逐步上線。本次項目的一個最大創新之處就是基于SOA架構的技術架構,從學校管理流程到信息化建設規劃整體考慮,建設真正意義上的數字校園。
華南師范大學數字校園建設辦主任、網絡中心主任聶瑞華教授介紹,華南師范大學從2006年開始啟動了全面的數字校園建設項目。在廣泛收集國內外高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經驗后,結合面向社會公開招標的各方案優勢,學校提出“以上為本,服務導向,應用牽引,技術推動”的十六字建設理念,最終目標是形成以“知識共享”為核心的整體數字校園和面向服務的多校區公共信息平臺。
大學生志愿者赴京儲備奧運稀有血
2007年12月29日,稀有血型獻血助奧運活動在江蘇省血液中心獻血者俱樂部隆重舉行。來自南京各高校的12名稀有血型大學生志愿者踏上遠赴北京的T66次列車,于30日來到北京血液中心完成無償獻血,用他們的熱血為2008奧運會傳遞神圣的“生命火炬”。
江蘇省血液中心獻血服務科周知祥科長介紹說,Rh陰性血是一種十分稀有的血型,在漢族人口中僅占千分之三,因此常被稱為“熊貓血”。而在黑色人種和白色人種中,Rh陰性血卻遠高于這個比例,分別達到5%和15%。北京奧運會期間將迎來50多萬外國友人,稀有血型者必然也隨之增加,當這些外國友人因外傷、手術等需要輸血時,血源就成了一大難題。
稀有血型俱樂部主動聯系奧組委,表示要向北京支援“熊貓血”。首批進京獻血的大學生都是稀有血型俱樂部的會員,他們來自南京理工大學、南師大、東南大學等高校,將根據個人情況捐獻200~400毫升不等的稀有血。“我們不僅要貯備好稀有血,而且要有一支隨叫隨到的稀有血型獻血隊伍。隨后,我們會在南京18所高校進一步開展獻血宣傳活動。”
海大首批曙光學子畢業生
向基金捐助回報社會
2007年是曙光基金在海南大學成功運作的第五年,第一批9名受助生已經畢業,分別在海南、深圳、湖南等地工作。在活動現場,有三名曙光學子畢業生來到了現場,為曙光基金捐款。
在曙光基金捐贈儀式上,40名曙光學子共同演唱一曲由曙光學子自己填詞譜曲的《擁抱曙光》,用歌聲表達對曙光基金、學校及社會方方面面的感恩之情,并承諾在畢業后盡自己的力量回報社會。剛剛接受資助的一年級新生為即將畢業的第二批受助生送上鮮花,祝福即將畢業的師兄師姐們順利畢業及早日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責任編輯:劉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