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員筆記”欄目小啟
本欄目主要展現領導干部這個群體對工作,對生活、對世界的觀察和思考。同時,亦讓大眾通過這個欄目對官員有一個深入的認知和了解。在此,我們誠摯歡迎各級領導干部為我們投稿。
要求:語言平民化,文章有觀點,字數在1800字以內,可配圖。
投稿信箱:zizhiwenzhai@126.com聯系電話:010-58689889聯系人:劉培錦
本期我們選用人民網強國博客的兩篇文章。
張新實
江蘇宿遷市委書記
前幾天,我在全市的干部大會說,現在干部在職學習正在暑期招生,希望大家報名讀函授本科、讀碩士、甚至讀博士時,能挑戰自我,選學理工科,起碼也要與經濟管理有關的財經類文科專業。我還指出一種現象,一些部門負責人在要求增加編制時,經常說缺乏搞文字的,都要增加辦公室寫材料的人。加重舞文弄墨的分量,不利于事業的發展。盡管事后有人跟我說,你得罪了很多人,但我還是堅持這樣的觀點。
我們當前正進入新型工業化、城市化 、經濟國際化的時代,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越來越多地接觸到大量的科學技術、工藝流程、財務核算、市場前景等復雜的問題。多學一些理工科的知識,有助于我們搞清楚基本原理,運行狀況,變化趨勢,從而很好地駕馭經濟工作的本質特點,內在規律,發展方向等,在我們當前進行的工業突破、招商引資、項目推進中,也能增添更多的與投資者、企業家、創業人進行項目洽談、幫辦服務的共同語言。
我并不是否定大家學文科,也不是看輕文科的學歷。也有人說將來社會越現代,越是文科背景的人治理國家。但我想一個國家姑且不論,將來如何也不去說它。但作為我們一個地區來說,主要是貫徹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是執行層面。而現階段主要是貫徹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包括各級干部。從宿遷現有的干部隊伍知識結構看,如同大多數后發展地區一樣,文科學歷背景的干部不是不要,而是比例太大(大家心知肚明)。這點與發達地區是絕對不一樣的,甚至是倒比例結構的關系。我們宿遷正在進入工業化飛速發展期,有必要盡早改善干部隊伍知識結構。否則,將來是要會拖后腿的,勿謂此言不預也!
一個國家從總體上看,對理工科人才的需求總是多于文科人才,特別我們國家正在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的過程中,都需要大量工程類人才,也需要大量的科技型的領導干部。記得我們黨在鄧小平同志完成正常新老交替之后的歷次黨代會選出新的領導人后,外電總是評論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是“工程師俱樂部”。這是我們國家之大幸,也是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結構不斷優化的根本保證。
相比較,臺灣不是一個國家,但他的領導人變更也決定著發展與民心。一個臺商說,“兩蔣”時代比較重視理工科人才,經濟起飛。李登輝自己就是學農藝的,還可以。以后就不行了,都是文科出身,而且大多是法律專業,思維是跳躍的,盡搞政治,打口水仗。
據說,上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日本以金融、證券、房地產為代表的“泡沫經濟”的發展及其從業人員收入的迅速提高,出現了“重文輕理”現象,成為導致上世紀90年代和本世紀初日本制造業競爭力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我始終欽佩像我們國家錢三強、錢學森、梁思成,林徽因、華羅庚、竺可楨、李四光、王淦昌等科學家,是我們中華民族興起的“脊梁”。他們在潛心做學問時,對文科也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功底也很好,而且很多科學發明就來自他們廣泛地涉獵,來自文學激情與浪漫的浸染,是一件相得益彰的事。從理工科兼修文科易,而從文科重學理工科難,需要極大的勇氣,潛心的治學,縝密的思維。但這是對我們的豐富人生,對我們面對的事業是有益的,不妨我們去努力!
(摘自強國博客 2008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