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
我的窗前有幾片青萍,它被養在一個磁州窯的缽子里,在陽光映照下,它在不斷地孳生著。人們喜歡養花種樹,養青萍的,恐怕不多。不過,我養的這幾片青萍,卻是有來歷的。它是從幾千里之外,用手捧回來的。它經過了水、陸、空三種不同的行程,用手捧回來的。
它是從江蘇江陰,由我的愛人鐘耀群護持回來的。它,居然能在一個缽子里面孳生著。
最初,我是把它養在一個四寸見方的鈞窯小瓷盆里。但它長得似乎太快了,才為它換了這個直徑六寸的圓缽子。它大概是知道自己原來是青萍,雖然,它從來沒有離開過家鄉,但也正是為了它的家鄉,這塊可敬的地方,才使它能經過這么長的道路,不但未曾表現出有什么不適應的地方,而且更能度過了長途汽車、船艙、飛機的顛簸流轉,而在北京一個小樓的窗臺上,展現出無比的生機來。這是符合它家鄉的性格的。
我原來的設想,是要把這幾片青萍帶到北京,把它放進北海里去,讓它和那里的青萍一起,在北京的陽光下,來為首都增添綠色!結果,沒想到它竟能在瓷缽的小天地里,表現出長江萬里的氣概,它竟能在小樓窗前方寸之地,煥發出無限生機來。它,就是這樣的!它,隨時使我記起它是從什么地方來的。
是的,它是來自一個可驕傲的家鄉。
它是來自徐霞客生長的地方:江陰馬鎮勝水橋畔。
徐霞客家門前有一灣清水,水上有一座石橋,陽光把橋影就映照在這浮在水面碧綠的青萍上。
橋影通過眼睛永遠印在我的腦海里了,它不會失落的。但我一定要帶走這青萍的綠色,因為它就是生機的化身。
這青萍,是徐霞客親眼看過的。這位偉大的旅行家,卓越的地理學家,每次出游,或是從遠方歸來,都得從這橋上走過,他的身影,隨著橋影也映落在這青萍上了。
到處都有水,到處都有青萍。但是,這座小石橋下的青萍是不尋常的。因為,只有它,才能準確地記錄著徐霞客在哪一天離開家門,徐霞客在哪一天又回來的。
水有飽滿的活力,所以,到處都有它的存在。青萍有著無限生機,所以,到處都有它的蹤影。也正是這位徐霞客,他有水的活力,他有青萍的生機。
我從小就仰慕他。在我跨進七十歲的前夕,來到他故居的門前,我仿佛親眼看到當年的徐霞客走過這座橋去,而恰恰是他的影子,印落在這一片青萍上面。
我決定要撈取幾片青萍帶回北京去!
我完全忘記我行動不便了,我拄著手杖,蹣跚地下到水塘邊,便伸手去撈取青萍,可是夠不著,我便用手杖把兒把它勾了過來,青萍隨著一些漂浮植物來到了岸邊。
耀群急忙跑過來用手拉著我,怕我跌倒下去。在這種時候,她總是很理解我的。她敏捷地把青萍接到手中,拉著我站了起來。我們辭別了徐霞客的后人徐家樹同志,和公社里陪同我們參觀的吳進發、劉正泉、黃菊生同志,在我們登車的時候,從他們的眼光里,可以看出他們似乎在問:這青萍真能帶到北京嗎?
我們還要訪問好幾個城市,在路上還要花費將近一個月的時光。但是,我們就是要把它帶回北京去。
在汽車上,是不能把青萍放在水里的,隨著車身的顛動,水會晃出來的。因此,在又要上路的清晨,耀群就把青萍從茶杯中取出來,放在打濕了的手絹里面輕輕包好,裝進塑料袋。放在手提包的最上面,絕不許任何東西擠壓它。待到一住進旅館,頭一樣事就是把青萍取出來放進盛著清水的杯中養著。要是我們不在屋中,便趕緊叮囑服務員同志,千萬不要把它當作廢茶倒掉。
由于我過分愛護這青萍,我壓根兒不聽耀群事先對我的警告,只要住下來,我便每天偷偷地為放在茶杯內的青萍換清水。但是,青萍并不體諒這份兒好心,它好像是越來越少了。待到我們離開杭州的時候,玻璃杯中的綠色全都不見了,只有一團像干枯蘑菇色的東西。我拿出放大鏡來看,也找不出一點點有生命的綠色了。耀群不知是為了安慰我,還是她有什么起死回生的絕招兒,并不像往常那樣干脆地主張丟掉算了,而是命令我絕對不許再換水外,仍然在又要上路的清晨,用濕手絹輕輕將它包好,放在提包內任什么也侵犯不到的地方。到了地方住下后,也仍然首先將它取出,放在杯中養起來,更著重地叮囑服務員同志,千萬不要把它當作茶根倒掉。并把它放在窗臺上,使它盡量能受到陽光的照耀。
一天兩天過去了,三天四天過去了,我們從杭州乘長途汽車到了蘇州,又從蘇州乘火車到了上海,杯中并沒有什么變化,我每次看到的,仍然是那朵干蘑菇,每次都使我感到不愉快。
在上海的第三天清晨,耀群照例也去向杯中觀看,突然,她歡叫起來。我連忙起身趕了過去。她歡叫著:“看!綠的!是綠的!青萍又活了!”
我急忙取了放大鏡來看,在鏡子的凸面下,有一個綠色寫的“人”字,雖然只有一片,而且是極小的一片,但它是青萍!耀群勝利了!她又一次叮囑我,再不要為它換新水了。
是的,這青萍已經不是徐霞客當年的青萍了。但它代表的生機,代表著徐霞客的生機,卻比當年更加旺盛,它可以在任何地方表現出來。
是的,人們世世代代過去了,人們將以更好的方式來學習徐霞客,也像長跑家們從奧林匹克山峰上的女神那兒得到力量一樣,舉著象征力量的火把,突破艱難險阻,跑著接力賽。
即使是山,也在變化著。奧林匹克也不是當年的奧林匹克了,點燃的火把也不是當年的火把了,但它給人們鼓舞的力量,卻像水紋一般擴散開去。世世代代擴散開去。現在,已經出現過亞洲的奧林匹克運動會了,將來,還會出現非洲的,海洋的,群山的,再過更多的世代,就會出現星際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同樣,徐霞客的名字,隨著巖溶地貌的分布,將會隨著地下火一樣,在地表下運行到更遠,以至地球的每個角落,總有一天,全世界的人們都會愉快地把巖溶地貌叫做徐霞客地貌的。
現在,不但徐霞客舊居前塘中的青萍,不是當年的青萍了,就是我們從江陰帶回來的青萍,也已經不是彼時的青萍了,它已經孳生繁殖,它孕育著的生機,卻因為孳生的繁茂,反而更顯得旺盛。徐霞客門前勝水橋下的青萍,已經不知經過多少代了,但它內含著徐霞客不朽的生機,也正和窗前瓷缽里的青萍一樣,遠隔千里,相映成趣。
我們分享了徐霞客勝水塘中的綠色,從中吸取了徐霞客對待生活的態度,從中看到了徐霞客母親的寬闊胸懷,從中看到無限的生命力量。
水到處都有的,青萍也是到處都有的,青萍把燦爛的陽光,巧妙地織成綠色,把陽光里的熱,轉化成為綠色。綠色,可以說是生命的本色。每當我寫作疲倦時,便向窗外看去,看到青萍的綠色,不但趕走了我的疲倦,仿佛在我心靈深處,更增添了無限的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