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淼 IC
即使從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年后,西方人對當代藝術、波普藝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而抽象繪畫長期以來在中國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和肯定,導致了它在目前的價格體系里面處于洼地。很多收藏夾認為這種價格體現與藝術本身相悖離,不過,正因為如此,抽象畫才潛藏了巨大的投資機會。“人家一張的價格,抽象可以買一堆,非常簡單的道理”收藏者說。
從2006年開始,抽象繪畫在國內越來越受重視,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藝術機構開始重視抽象油畫的推廣和展覽,上海大劇院甚至釆用朱德群的巨幅抽象畫作為自己的象征。有很多大規模的重要的展覽相繼舉辦,價格也開始攀升,一些國內年輕畫家的抽象油畫也已經顯現出一些良好的市場升值趨勢。
丁方1991年創作的作品《毀滅的所多瑪城》,2005年5月成交價是7.15萬元,到2006年11月,此幅作品拍到了13.2萬元。盡管如此,在拍賣市場上抽象畫的成交價格還只是寫實繪畫的零頭。一幅寫實和波普主義的一線作品以百萬為計價單位,抽象作品則是以萬為計價單位,大多數2米長寬的作品最多就10萬元。顯然,這之中有巨大的差距空間。
“從投資的比較效益上來講,一張畫要從500萬漲一倍到1000萬的價格,那有多費勁!”一位收藏者認為,如果從5萬漲到500萬就容易得多,現在500萬的這些畫都是從幾萬塊漲起來的,當然,從投資的角度來看,目前中國當代藝術市場不規范的因素還很多,比如畫廊業鑒定水平不穩定、藝術作品免稅制度缺乏、拍賣行的惡性炒作、藝術作品主題重復、藝術家創作狀態不穩定等等。對于大多數剛剛進入這個行業的投資者來說,還可以有這樣幾個簡單的標準來判斷要投資哪一位藝術家和作品:比如重要的展覽記錄,即畫家參加過什么樣的重要展覽,有沒有重要的發表記錄,藝術家的學術背景和現有的學術地位,通過這些就可以大致判斷他的價值,或者簡單一點講,對藝術家的發現,跑有實力的畫廊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