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舟
以目前TD的進展速度,已劃撥的頻段足以滿足中國移動未來幾年的需求。中國移動多次逼宮競爭對手讓出小靈通頻段,可以看作是它的一種戰略安排——既可打擊競爭對手。也是為3G時代提前謀篇布局,以收一石數鳥之效。
人們似乎嗅到了小靈通即將壽終正寢的氣息!
10月8日,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副局長謝飛波在“TD技術及業務發展高層研討會”上表示,小靈通所在的1880-1920MHz頻段今后將用于TD網絡,這被業界解讀為中移動逼宮小靈通有了結果。
其實,早在2001年,信產部就打算收回小靈通的頻譜。當時,中國電信憑借小靈通的快速發展,搶占了大量的市場份額,遭到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的逼宮。不過,當時的小靈通頻譜處于閑置狀態,收回并無實際意義。而現在,為了讓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3G標準,工信部似乎在政策上對中國移動作出了傾斜。
小靈通本身是一種過時的技術,退出歷史舞臺已不可避免。但現有的小靈通頻段上運行著7000多萬用戶,涉及超過1000億元的巨大投資,轉網和尋找退出通道都需要一定的時間。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國移動希望年底收回頻段,無疑是從戰略上打擊競爭對手。
中國移動逼宮顯成效
小靈通退出歷史舞臺似乎不可挽回了!
工信部無線電管理局副局長謝飛波近日的講話,在業界掀起了一股不小的震動。中國移動逼宮小靈通讓出頻段,意味著中國電信和新聯通必須加速對小靈通用戶的轉網,留給這兩個競爭對手的時間越來越少。
其實,逼宮這一招,中國移動用過多次,也是它打擊競爭對手的慣用伎倆。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中國移動曾經多次要求使用小靈通所用的1880-1920MHz頻段。近日,《IT時代周刊》致電中國電信,對方表示,中國移動逼宮之事并不新奇。之前,工信部已經多次與中國電信以及原中國網通小靈通運營商溝通。
不過,中國移動方面指出,目前小靈通所用頻段,本來就屬于3G頻段,現在要它們讓出這一頻段無可厚非。據中國移動透露,當年,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上馬小靈通,在未獲批準的情況下,就使用了1880-1920MHz頻段。原信產部對此雖然心知肚明,但卻暗地默許了他們的這一行為,原因是中國3G遲遲未啟動,頻段長期閑置太可惜。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保護投資者和運營商的利益,因此,在對待是否收回該頻段的問題上,工信部一直猶豫不定。

其實,早在2001年10月,當時的信產部就計劃把中國電信經營的小靈通頻譜收回。小靈通一出生便是中移動及聯通的競爭對手,因為其低廉的資費,而遭到對方的逼宮。當時,信產部發布了《關于清理1885-2025MHz及2110-2200MH頻段有關問題的通知》,決定清理包括1885-2025MHz及2110-2200MHz在內的頻段。《通知》規定,這些核心頻段使用有效期截至2002年底,期滿后將無條件收回,由信產部另行分配。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今年,在中國移動主體承建的TD一期網絡中,由于一些工程和設計上的難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TD智能天線只能支持2010-2025MHz這個頻段。雖然TD一直宣稱擁有遠超過其他制式的頻譜利用率,但15MHz的頻段想要打造一個高速數據網,是很不現實的。而不久前,中國移動宣稱要在1年內發展1000萬TD用戶,3年內使TD用戶數達到1個億。其對頻譜的需求無疑對中移動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目前,TD使用的頻率有兩個頻段,總頻率帶寬只有55MHz,同時還有頻段被小靈通占用,導致TD的可用頻譜資源非常緊張。而在9月11日,中國移動已經正式啟動了3G標準的TD二期招標。二期招標將覆蓋28個城市,包括一些省會城市和沿海城市。中國移動擔心,隨著TD建網在全國的鋪開,頻段資源會不夠用。
而在幾個月前TD聯盟的一個內部會議上,中國移動技術部總經理周建明稱,當前TD試商用的頻率資源已感局促,希望工信部盡快指配1880-1920MHz的頻段,并希望明年初就能啟用,以便TD的全線鋪開。目前來看,現有的15MHz頻譜,僅上海、北京等城市的試商用就已經感到不夠用。
對此,工信部相關人士表示,工信部對TD目前存在的問題十分重視,已經為TD準備了足夠的頻譜資源,而中國移動已經向工信部申請的2300~2400MHz無線頻段。也正在研究中。無線通信頻率屬于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這個頻段應該會優先部署給TD。工信部已經協調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盡快遷移小靈通用戶,并逐步交出頻段資源。
矛盾所在
中國移動逼宮小靈通的消息,引起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的反感,雖然這一技術已經行將末路,但對各自的戰略卻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
小靈通的頻段上運行著7000多萬小靈通用戶,也花費了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超過1000億元的投資。特別是中國電信,它目前有5000多萬小靈通用戶,中國電信董事長王曉初曾經表示,打算將其中的1/3轉為CDMA用戶。但現在中國移動以頻段資源不夠“要挾”工信部,將使中國電信實現小靈通順利轉網的希望變得渺茫起來。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移動此舉顯然意在打擊競爭對手。電信重組后,形成了3家全業務運營商,各自的競爭越來越激烈。特別是中國聯通將獲得WCDMA牌照,中國電信將獲得CDMA2000牌照,這兩種3G標準都比中國移動的TD成熟,給了中國移動很大的壓力。因此,中國移動希望占有更多的頻段資源,為以后的發展留出空間。
有業內人士指出,中國移動的用意可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小靈通采用的微蜂窩和TD的宏蜂窩在物理層面并不具備可對接性。不過,可以肯定的是,一旦小靈通的頻段被收回,運營商上千億元投資將化為烏有。中國移動這一招可謂一石數鳥。
“小靈通是否真的阻礙了TD的發展?這才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以目前TD的進展,已劃撥的15MHz足夠未來兩三年內用來發展TD。中國移動一再強烈呼吁小靈通必須盡快讓出頻段,實際上是要從戰略上牽制競爭對手,為其布局3G未雨綢繆。
記者獲悉,中移動希望在年底前拿到1880-1920MHz頻段,而其他兩家運營商要想完成轉網,至少得3年時間。雖然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對于讓出頻段并無多大意見,但雙方在時間上的差異涉及各自切身利益,電信和聯通有可能會聯手抵制。就此事,記者采訪了廣東電信和廣東聯通,雙方意見基本一致,認為中國移動過于得寸進尺,想在年底讓出頻段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不過,工信部對此提出了解決方案:中國移動可以先用這個頻段進行室內覆蓋,畢竟TD數據業務有70%來自于室內。中國移動用1880-1920MHz頻段時,室內先用,室外繼
續讓小靈通使用。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就認為,“小靈通實際上是一種局域網、城域網技術,而不是廣域網技術,因此,在城域網建設中,小靈通可以作為3G的補充而長期存在,至于頻段資源,在協調中總會找到合理的解決方式。”
尋找退出通道
小靈通所使用的頻段原本屬于3G,中國移動要回這一頻段,客觀上并無不合理之處。另外,小靈通已是一種過時的技術,而且ARPU值(2007年僅為25元)也不高,只是中國移動G網ARPU值的1/3。
目前,小靈通用戶從高峰時的1億用戶,降至當前不到8000萬。隨著小靈通用戶的急速下滑,再固守這一落后技術,已經沒有出路。而從技術角度來看,小靈通作為無線市話,信號不夠穩定、網絡覆蓋不全,一直難以改善。運營商把投資重點傾向移動網絡后,轉到G網和C網運營是大勢所趨。
而從運營商的投資來看,自2006年開始基本上已經放棄了對小靈通的投資,這就導致服務質量下降,用戶流失加速。工信部8月的數據顯示,小靈通用戶為7610.9萬戶,比去年年底減少了845.3萬戶。中國電信的小靈通用戶在5000萬左右,其中8月流失達87.8萬,流失率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7.1%。
有分析人士認為,工信部決定收回目前小靈通占用的TD頻段資源,并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中國移動的逼宮。今年5月,電信重組方案公布后,大家都能開展移動業務,而小靈通也恰恰是中國電信、中國網通在不能開展移動業務的情況下,用來對抗移動運營商的。現在,在這一層面的對峙已經解除。
記者獲悉,中國電信于日前已經開始部署小靈通用戶轉移工作,盡量減少小靈通用戶流失造成的損失。中國電信已開始大規模部署C網,此次部署規模可承載用戶容量超過1億。而目前,CDMA用戶只有4000萬左右,剩余容量則為小靈通用戶平穩過渡做準備。
不過,新聯通GSM頻段資源十分有限,還沒有能力接受全部的小靈通用戶轉網,它不像中國電信C網,有20MHz頻率資源,這對新聯通是個不小的考驗。但正如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所說的,在總的趨勢已經確定的情況下,越早面對小靈通的問題,理性地尋找退出的通道,對運營商來說越有利。
不過,小靈通目前在一些二三線城市還有一定市場份額,如強制取消,這部分用戶就有流失的可能。而小靈通的轉網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把小靈通用戶轉換為C網用戶,需要補貼終端,這對小靈通運營商來說,也存在困難。顯然,對于一個有超過7000萬用戶的市場來說,如何讓用戶在短期內平穩遷移,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工信部不會不顧及這一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