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威麟
10月上旬剛公布結果的“加州大學柏克利創業大賽”教人想多看一眼,主因不是因為這場創業大賽有七位創投評審、首獎是1.2萬美元和培育計劃云云,而是因為這個創業大賽有一個獨特的規則——參賽者的參賽文件,不是什么創業計劃書,也不是簡單的創業提案,而是真正的、已經做好的一個模型或原型,然后只要準備一份3分鐘的“電梯簡報”,說明“我這個東西怎么解決現在的問題”,就可以登臺亮相,必須靠這個東西在3分鐘內說服評審。換句話說,這場創業比賽要求,別跟我說你這個東西未來會有多大的成長,我只要你解決一個“真正存在的問題”;不要你告訴我明天需求量會有多大,只要你告訴我“今天”這需求“已經”有多大!
這場創業大賽,在經濟低迷的氛圍中,頗有“省省那些忽悠”的意味,一切回歸最直接的價值。
在這樣的創業大賽,4個首獎肯定是來自那些從學校實驗室“溜”出來參賽的高科技怪研究。果然,優勝者之一的“GreenLight Energy”做了一個個人太陽能充電控制器,“Nano Precision Medical”發明一個可以長時間輸出c型肝炎藥物的輸出針頭,而“E&M; Devices”則直接用汽車引擎振動發電輸出給車上裝的各種傳感系統,這些東西,真是凡人不可及!這種創業大賽,本來就不是為網站而做的,如果給我出現一個“網站”,好像真的有點奇怪。

不過老天,網站還真的出現了!最后得獎的其中之一,竟然是一個叫做“MODISTA”的網站,這個網站是一個“賣鞋的購物網站”。
來看看就知道,MODISTA的特色不在它賣的鞋,而是它賣鞋背后的“陳列架”,它有一個直觀的“商品瀏覽”系統,創立MODISTA的是兩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電機信息學系的研究生Ado Faria與AJ Shankar,他們用上了兩個技術,一個是判斷照片相似度的技術,另一個是機器學習(machine leaming)的演算法,靠這兩招,MODISTA可以聰明地整理出旗下所有商品的各種細節。這樣,在消費者進入時,網站先直接給你呈現出48雙鞋,然后你點擊其中一雙,網站會給你另外48雙和你剛剛點擊的類似的鞋,再點下去,它再給48雙其它“更類似”的鞋。
這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讓線上購物體驗更接近實體購物體驗。實體購物體驗,我們都是先到一個商店,女裝在二樓,男裝在三樓。找到一家不錯的店面,褲子全部吊在一個架上,上衣全部擺在一個臺子上,皮帶也全部掛在同一個桿子上,外套也全都陳列在同一面墻附近……我到了那一區,慢慢地在這么多外套中試穿、挑選,慢慢地、慢慢地,知道自己喜愛什么,也愈來愈窄化,最后挑中一個。
妙的是,假設MODISTA做得真的很好,那當你點到第五、六、七、八層以后,就會慢慢發現百貨公司也沒這么方便:它將實體購物的體驗,又加入了線上才有的尊貴體驗——一個小小的鼠標點擊,MODISTA可以不斷地調來48雙新的鞋,其他地方,甚至其他商店的類似的款式,讓你繼續永無止境地挑選、挑選、挑選、挑選……
而整個流程,都是在一個“視線所及”范圍可以涵蓋的,MODISTA會識別你的顯示屏大小,然后只給“一屏”,在這一屏里能放幾雙鞋就放幾雙,不會少,也不會超過,不需要屏幕旁邊討厭的滾動條。如果我的顯示屏小,它就只能塞進48雙鞋,顯示屏大一點,96雙鞋也可以毫無任何矯飾地出現在我面前,一覽無遺。
MODISTA揭示的是一個“瀏覽系統”的大變革。目前網絡上的缺點是,你的腦袋不能放松,互聯網是一個“找資料”的地方,買鞋竟也像在找資料、做報告。點進去找,腦子要記得“來自哪里”,等一下找不到再退回去。我們平常逛百貨公司,從一樓逛到三樓,再逛到五樓,逛到七樓,但回來時卻一定要回經五樓、三樓,才可以回到一樓!可MODISTA的技術讓我們逛網站,舒服的是自己的身體,忙碌著自己的大腦。
若網絡的“瀏覽習慣”可以做出像MODISTA之于買鞋的這種“大轉變”,那現在的網絡商機可能會因此擴大5倍、10倍。
在經濟不景氣的此時,MODISTA也沒想要怎樣,它直接把這些鞋子,透過“指令交接”(Commission Junction)技術提供的“伙伴計劃”,直接連到美國最大線上鞋店Zappos,每買一雙,它就抽一點,先撐一下。接下來,他們將這技術應用于其他商品,又會很有趣味。
有趣的是,MODISTA的難度并不這么高,沒有圖片搜索引擎,我們依然可以用對比的方式。如果每個商品旁邊都可以用10個標簽來分類,就可以營造出類似MODISTA的效果。想想,現在最紅的購物網站是什么類型的?利用標簽,把它做成像MODISTA一樣的網站,我想,就算只是挖個墻角,或許也會是一個一個月上千萬臺幣的“大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