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旅作家魏巍傾情謳歌的《誰是最可愛的人》,成為一代又一代年輕人的精神食糧,也是作家心里最為壯烈的回憶,書中的人物和他們的故事時常被饒有興趣地講起……
戰火中相識
1952年秋天,魏巍隨部隊參加上甘嶺戰役。眼前是392.7高地的爭奪戰,漫天彈雨,遍地火海。這天,陣地上的一個矯健身姿闖進了魏巍的眼簾:敵人對他瘋狂掃射,他仍奮不顧身地組織人員運送著彈藥。站在一旁的營首長用自豪的口吻向記者介紹說:“他叫戴篤伯,一個令敵人喪魂落魄的名字!”
戴篤伯是營里的文化教員,他正帶領一個擔架組搶救傷員,輸送彈藥。他已經接連三次負傷,大腿傷了他瘸著走,腰部傷了他沒有停步,第三次是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另一條腿,再也站不起來了。在敵人自以為消除了心頭大患時,英雄又出現在與敵人更近處的對面戰壕里,用兩只沒有受傷的手輪番扔出幾顆手榴彈,壓得敵人抬不起頭來。被激怒了的敵人“嗷嗷”直叫喚,忽然,一發炮彈在戴篤伯身邊爆炸,山崩地裂,英雄倒在血泊中。
魏巍在急救所見到戴篤伯時,他全身裹著厚厚的紗布,惟有一張面容沒有被無情的炮火傷毀,正處在深度昏迷中。魏巍得知,這位初次相識的戰友,他的出身與自己有幾分相似,同樣畢業于農村簡易師范學校,同樣擁有當一名人民教師的理想,但都放下了手里的教鞭。
面對戴篤伯這個比自己小10歲的新戰友,猜想他定有許多青春無價的人生見解,要不然怎么會那樣無私無畏、激于義憤!
魏巍把嘴附在戰友耳旁,輕輕地呼喊:“篤伯,待我們告別戰爭,回到祖國后再談青春、理想的話題吧!”
魏巍是懷著一種美好的心靈和情感,寫出了歌頌以戴篤伯為代表的一代知識青年美麗年華的通訊——《年輕人,讓你的青春更美麗吧》,被譽為魏巍所著《誰是最可愛的人》報告文學集中最精彩篇目。
久別重逢后的喜悅與傷感
戴篤伯,這位在魏巍心中、文中都占有重要分量的英雄,一時音訊全無。
苦苦等待,漫漫15載。1965年冬季的一天,魏巍從越南戰場上回來,在南方的一座城市街頭散步時,從貼報欄里偶然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他真不敢相信,“難道真是讓自己日思夜想的那個戴篤伯嗎?”他站在貼報欄前,把記者采寫的《永葆革命青春的人》一整版文章一口氣讀完,喜出望外地說:“篤伯,我還與你有約呢!”
戴篤伯那次負傷后,蘇醒過來時已躺在祖國東北長白山一家部隊醫院的病床上。他已經失去了生活、工作能力,只能留在榮軍學校,由國家終生供養。戴篤伯卻說:“我的一雙手還是好好的呢!”他回到了闊別多年的家鄉湖南漢壽縣,分在供銷社當臨時工。為了闖過生活、工作關,他先后跌斷了兩根肋骨、三根趾骨,新傷加舊傷,英雄寸步難行。這時,姑娘周秀云與英雄結伴同行,戴篤伯終于走出了困境,任縣供銷社領導,后又被卷進了“文革”的濁浪漩渦,但無論處境如何險惡,都沒有讓他消沉、絕望,依然在守望著與魏巍的相約。
魏巍回到北京,當即給戴篤伯寫信。戴篤伯捧著來信,激動萬分,失明、干涸了的眼里涌出了淚泉。戴篤伯用剛學會的摸瞎寫字方法,花費了幾天幾夜時間,用歪歪扭扭的文字表達了他渴求美好的心聲。
又等待了一些時日,魏巍在北京的寓所與盼望了16年的戰友相會了。戰爭使戴篤伯5次負重傷,頭部、胸部、腿部等處還殘留著8塊彈片,雙目“O”視力,一等殘廢軍人。一個從“死里逃生”的壯士,一個被視為“廢人”的強者,卻在談話間,一臉輕松,笑聲爽朗!魏巍看在眼里,不無贊嘆:“你還是戰場上那個陽光燦爛,樂觀、從容的戴篤伯啊!”戴篤伯說:“誰讓我身上還流淌著最可愛的人的鮮血呢!”
魏巍與戴篤伯臨別時,有如前次在戰場上分手,相視無言。魏巍把一本珍藏的初版《誰是最可愛的人》贈送給戰友,扉頁上題寫道:“最可愛的人戴篤伯。”與此同時,魏巍打開塵封了多年的創作方案。
1977年,魏巍歷時22年醞釀并創作了著名長篇小說《東方》。新作迎來了最可愛的人的春天,他們在新時期展現出新的思想和精神風貌,贏得了國人的尊重和愛戴。戴篤伯更是受到全國人民的關愛,北京同仁醫院的眼科專家為英雄做了復明手術,使其沒有醫療價值的左眼恢復到了0.03的視力。1980年,戴篤伯參加中國人民友好赴朝慰問團,榮獲金日成主席親自授予的一級國際勛章。(摘自《中華兒女》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