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克信
在中國民俗文化中,歷來都把“長壽”看作是“福分”,“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的春聯、“老壽星的中堂畫”、“百壽圖”等在尋常百姓家隨處可見。就連《西游記》中的孫悟空都冒險偷吃“王母娘娘”的“盤桃”以求長生不老,因而犯下大罪。可見,長壽對人,甚至于猢猻都是多么的向往。
生命來之不易,然而,有生就有死,如何使生命不息?從秦始皇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東渡尋長生不老藥到煉丹術的興起,以及現代醫學對生命科學的不斷探索,足以證明人類是多么渴望解開長壽之謎。
“長命百歲”這一中國民間流傳已久的吉祥語,是長壽的標志線。筆者最近曾造訪了被譽為長壽之鄉的如皋市,那里百歲以上老壽星有100多位,據介紹,其長壽之道各不相同,有粗茶淡飯的,也有愛吃肉的,有的甚至還喜歡抽點煙喝點小酒。此前,我也從報端獲知。有位百歲老太太一輩子就只吃腌咸菜下飯!但眾多刊物載文則說:這種東西吃多了要引發癌癥的,但她卻安然無恙。
在采訪長壽人群中也的確發現了一些共同點。一是在生活中他(她)們都比較樂觀,性情開朗;二是飲食簡單。但令人不惑的是,樂觀者也未必都長壽,整天樂呵呵,專逗人歡笑的相聲大師、著名笑星有幾位是長壽而終?有的卻還是英年早逝,飲食簡單者大有人在,但又有多少人邁過“百歲”這道門檻呢?看來,長壽的秘訣是無一定模式、一定規律可尋的“謎”。
有關父輩長壽、子孫也長壽的報道并不鮮見,更有孿生姐妹雙雙過百者的照片見諸于媒體,長壽是否與家族史有關?
與長壽者多有家族史相似的是,據說某些致命的病癥也有家族史,最近就看到一篇報道:“美國7000多易患直腸癌者有著共同的祖先”,而且這僅僅是他們家族在該國的一個分支。依此推論,壽命長短是不是生下來就注定了?這樣的推論似乎頗有“生死有命”的縮命論色彩,令人悲觀,但與“基因說”并不相悖。
也許回顧一下規律是什么,能幫我們稍許了解這個謎:規律是“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本質聯系和必然趨勢……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發展規律……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人們不能創造、改變和消滅規律,但能認識它(《辭海》)”。據此,可不可以這樣理解:人是世上絕沒有一模一樣相同的自然個體,所以各自都固有自己本身特殊的發展規律,而且不能再創新徑和改變方向,如果真是這樣,人類現在所能做的是不是只能是防止外來因素,如非典、艾滋、地震、車禍等意外的天災人禍所造成的折壽就沒有別的辦法了?
“不能創造、改變”的結論能否改寫?
讓我們欣喜的是,現代醫學科學的飛速發展給了我們希望與可能。筆者甚至想象。把百歲壽星們的基因拿來好好研究一番,把他們的基因像打疫苗一樣應用到所有人身上,說不定就會解開這個全人類都期盼的謎底,讓我們共同寄希望于已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們吧!
愿不久的將來,人人都能長命百歲。
編輯祝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