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海
美麗的紫色圍巾
1855年的暑假開始了。英國某大學二年級學生潘琴找到了化學家霍夫教授,問他說:“我在假期里,搞點什么好呢?”教授說:“搞搞化學合成金雞納霜吧!”
18歲的潘琴興致勃勃地開始了他的研究工作??墒牵瑢嶒炓淮斡忠淮蔚厥。劭粗倨谝Y束了,卻沒有一點收獲,他很著急。
這是最后一次試驗。潘琴把從食油中提煉出來的苯胺,加進重鉻酸鉀……又失敗了。他無奈地搖了搖試管,準備把里邊的東西全倒掉,突然發現試管底部有些黑色沉淀物?!斑?,這是什么東西?”他好奇地把沉淀物放到酒精中去溶解,奇怪的現象出現了:酒精變成了紫色。他突發奇想:“如果把布染成這種顏色多好??!”
潘琴把掛在衣架上的一條白色圍巾取下,投進紫色溶液中。不一會兒,白色圍巾變成了美麗的紫色。潘琴把它晾干后,拿去用水洗,染上的紫色一點沒掉。他又用熱水、肥皂使勁搓,拿到太陽底下暴曬,結果,鮮艷的圍巾依
然沒有褪色。
人造化學染料由此誕生了,年輕的潘琴也成了著名的化學家。
時尚的超短裙
30多年前的一天,巴黎一家不大的時裝店老板瑪麗,拿出一塊布料,想做一件新式服裝。由于設計錯誤,布料剪廢了,什么衣服也做不成了。
瑪麗兩眼直愣愣地望著窗外。這時,外面下著雨,一個姑娘提著長裙,露出大腿,從門口奔跑而過。瑪麗眼睛一亮,心里怦然一動:少女,短裙,真美!
他立刻拿起剪子,按照剛才看到的情景,咔嚓咔嚓,把剪廢的布料剪成一條短裙。做好后,她穿在身上一試,十分好看。
但是,瑪麗的這項發明并沒有投入批量生產,只是掛在自己的店里供人欣賞。1968年,英國著名女服裝設計師匡特發現了這條不尋常的裙子,她幫助瑪麗作了一些改進,并聯系工廠生產。
不久,五顏六色的超短裙投放市場,一下引起轟動,穿短裙成了當時法國少女的時尚。超短裙熱浪很快波及歐洲,乃至全世界。瑪麗被譽為“超短裙之母”,成了名人。
從上面兩個故事我們得到啟示:錯誤,有時孕育著成功和勝利;失敗,往往是一種創新的過程。關鍵在于面對出現的各種偶然現象和機遇,要精心地從不同角度去觀察,去思索。這樣,消極的東西也可能催發出偉大的發明和發現。
(人華/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