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 商
中國當代藝術作品泡沫的破滅、郵幣卡市場的持續走冷以及各場拍賣會的慘淡成交情況,使得眾多藏家“心驚膽戰”。熊市的征兆似乎已然出現,那么在可能到來的漫漫熊市之中,哪些種類的藏品將具有抗跌性質,值得藏家收藏投資呢?
容易入門泡沫較少
清代瓷器受到藏家追捧
趙德均(瓷器專家,資深藏家):這次的全球金融危機,實際上對瓷器市場中“開門貨”的價格并沒有太大影響。一些品質高、成色好、來歷清楚的瓷器還是“一器難求”,仍然受到藏家的追捧。但由于金融危機給許多企業帶來的影響,使一些涉足收藏的企業家會在此時選擇出手藏品換取資金,而其中清代的瓷器則是最受市場認可的。

清代瓷器之所以好出手,是因為其年代相比于唐、宋、元來說較晚,許多人都有機會見到各種粉彩、斗彩等瓷器的珍品、真品,因此藏家較容易入門。“摸得著,看得見”的特質使得藏家碰到清代瓷器贗品的幾率大大降低,同時清代瓷器多數色彩艷麗、制作精美,很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
泡沫較少
中國本土畫家書畫行情看好
方臨(四川美術家畫廊總經理):其實,在房地產、股市、藝術品等各種投資手段中,最不容易變現的就是藝術品。因此,藝術品并不適宜短期炒作,而只適宜長線投資。當然,投資眼光獨到的人投資書畫市場也是獲利頗豐。
不過前幾年,一些當代藝術作品的價格被一些藝術機構做得很高,導致了市場上泡沫泛濫。如一個從川美剛剛畢業的學生,以往他們的作品兩三千元就可以買到,但是近幾年卻被一些機構包買,價格炒到了幾萬甚至幾十萬。而任何有投資價值的藝術品都必須經過時間的考驗,都應該擁有相應的藝術價值和美術史評價。
周春芽和張曉剛等人的油畫作品都進入了國際市場,這幾年來都炒到了千萬元級的價格。相比較而言,一些當地書畫名家的作品反而更具升值潛力,這些作品都是這些老的書畫家逐漸積累而來的,藝術水平比較高,但并沒有真正進入暴漲暴跌的大行情中。
周轉迅速
銀元走紅錢幣收藏市場
黃春明(資深錢幣、青銅器藏家):前段時間,我去了趟在上海舉辦的首屆錢幣博覽會,在和當地的藏友進行交流的同時也觀察了一下目前市場行情。我發現錢幣品種的普遍價格并沒有大幅下滑,但是成交量的確下降了。在各個品種之中,民國時期的銀元成交量依然比較大,在市場上周轉的速度很快。
民國時期的銀元和新中國成立后發行的金銀幣相比,純度比較低,但它的收藏價值體現在存世量稀少和歷史文化價值之上。相比于一些“炒貨”,它受市場波動的影響并不是很大。在近幾年的市場上,民國銀元也是以每年30%~40%的價格上漲。
(摘自《燕趙晚報》2008年11月1日)

美國醫生常開安慰劑
安慰劑是既無效又無害的“假藥”,卻會產生好的或壞的強烈效應。美國國家衛生總署最新調查發現,約一半的美國醫生經常開給病人安慰劑,而且許多醫生沒有明確告知病人,他們中有70%告訴病人那是“通常不用在你的情況但可能有用的藥”,只有5%明確告知那是安慰劑治療。大部分醫生使用真的藥物當安慰劑:41%使用止痛藥,38%使用維他命,13%使用抗生素,13%使用鎮靜劑,3%使用生理鹽水注射,2%使用糖片。多數醫生認為,安慰劑治療在道德上可被接受,但是這種做法與美國醫學會的建議相左,該學會建議醫生只在病人完全了解的情況下使用安慰劑。實際上,許多研究都表明安慰劑神通廣大,接受假治療或無效治療的病人,病情通常能改善,盡管他們服用的藥物對病情沒有已知的效用。
(摘自《三聯生活周刊》2008年第40期)
皮膚干燥,多吃點芝麻
冬天的皮膚總是特別干,擦了很多潤膚產品也不管用,不僅身上瘙癢,手上也總是脫皮。
要想解決皮膚干的問題,可以多吃一些含不飽和脂肪酸、蛋白質或維生素C的食物。不飽和脂肪酸在芝麻、核桃等食物中含量較多。人體皮脂腺里分泌的油脂,主要成分就是不飽和脂肪酸,因此,多吃這些食物可以促進油脂分泌。
含蛋白質的代表食物是大豆及豆制品。蛋白質是皮膚的組成成分,多吃這類食物可以促進新陳代謝,起到修復皮膚的作用。
維生素C在獼猴桃等水果中含量較高,它能夠促進皮膚中的重要成分——膠原蛋白的合成,可以讓皮膚更滋潤、有彈性。
(摘自人民網 2008年11月3日)
清朝皇帝們用什么泡腳養生?
光緒皇帝泡腳用什么藥方?最近,新發現的清朝最后一任太醫院掌印御醫任錫庚的《任錫庚御醫手稿》中有了答案:該方中共有包括紅花、牛膝草等11味中藥。
手稿包括多本宮廷御用秘方,以及御醫為光緒、宣統兩位皇帝和慈禧太后看病的病歷筆記。任錫庚是清朝最后一任太醫院掌印御醫,他20歲入清內務府太醫院,為光、宣兩朝御醫。光緒泡腳藥方通過對身體外部尤其是足部的熱水浸泡、清洗,使藥物通過毛細循環進入人體,達到調理內分泌、滋陰理腎、平肝火等功效。
文中還記載了皇太后明目除濕浴足方:甘菊三錢,牛膝五錢,黃柏三錢水煎,浴足;慈禧洗藥方是蔓荊子三錢,荊芥二錢,漠葵二錢,冬桑葉二錢,秦皮一錢。煎湯,趁熱洗。常洗能夠益壽延年,強健身體。
(摘自《健康時報》)
健康新知
經絡學說是中醫里最獨特的學說,這也是到目前為止,全世界的醫學對中醫學認識的一個要點。中醫一向很強調經絡,從某種意義上說,經絡是一種“活體版”,人活著時氣血旺盛,就能夠形成經絡,但是,人死了之后,經絡就沒有了。比如,目前在尸體解剖的時候,就找不到經絡。
關于經絡有一句很重要的話,叫做“不可不通”。目前中醫治病也是因循這條原則,就是通經脈。人體是最精密的組織結構,它會知道哪個部位氣血虛了,如果有余力,它自然會往那兒補,或者往那兒運行,如果它沒有做到這一點,就說明它已氣血不夠。
頭發是腎的花朵,所以頭發的好壞是腎氣的一個外現。有人頭上總會長頭皮屑,或者是脂溢性頭皮,這其實是腎虛的現象。頭皮屑并不能靠洗發水徹底解決,最根本的是要解決腎虛的問題。
有的人生命活力很旺盛,看上去很有精神;反之,有的人看上去很萎靡。“精神”到底是指什么呢?“精”,來自腎。在中醫概念里,腎主藏精;而“神”,在這里專指心的神明,心之神為神。所謂“精神”,代表的是一種心腎相交的能力,這個能力的外現就是精神。如果心力不足、腎精不足的話,就會顯得特別沒有精神。所以,“精神”同樣也指我們身體層面上的東西。
(摘自《黃帝內經·養生智慧》曲黎敏著 鷺江出版社 2007.11 定價:2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