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眼中的李翔
在剛進三壩小學的時候,和那些同學比起來,李翔除了樣子更乖巧些之外,并不突出。
他不怎么說話,即使發言,也總是問些怪問題。比如“狗可以吃,為什么貓就不能吃”或者“羊肉有膻味,豬肉為什么沒有”之類的。剛開始聽老師們講有個愛問怪問題的學生,校長李述斌認為這是孩子好奇的天性。
但接下來的一件事,使李校長對李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是一堂數學公開課,當時老師正在講“零”不能作為除數。一般上公開課,學生們因為有外班老師來聽課,都會比較“聽話”,再說小學二年級的課程,基本上是老師說什么,學生們記什么。可是,李翔突然站起來問:“為什么?零為什么不能作除數?”就是這個平常的提問,令李述斌校長感覺到這個學生有著和同齡孩子不一樣的思維能力。
父親眼中的李翔
李翔8歲,讀二年級了。爸爸一天天發現兒子真的像老師說的那樣,有點與眾不同了。
和大部分男孩兒一樣,李翔從小就愛玩汽車模型,家里買了一大堆。有一天,爸爸下班回家,看見兒子房里散著一大堆汽車模型被拆散的零件,他也沒在意,只怪兒子調皮,讓他把房子收拾好。可是過了兩天,李翔居然用這些零件拼裝出了一部新車,還自己加了一個遙控裝置。
“我一看那輛組裝車,還真神,下地就能跑,還帶遙控。”爸爸告訴記者,從那天起,他發現,平時悶嘟嘟的兒子,沒準兒還是個人才。
衛生防滑筷
就在這時,三壩小學開展了鼓勵學生搞發明創造的課外活動。李翔吃飯時,經常把筷子掉在地上,不知被爸爸媽媽罵過多少次。受老師鼓勵小發明的啟發,他琢磨開了……最終,他有了主意,只見他在每根筷子的中段,加上了厚厚的橡皮圈。這樣,筷子架在碗上也不會滑動,即使平放在桌面上,筷子頭也不會與桌面接觸,干干凈凈。
這個“衛生防滑筷”讓李翔獲得了云陽縣青少年科技創新一等獎。用李翔自己的話來說,從此他走上了“搞科研”的道路。
臥床小便器獲國家專利
李翔的爺爺年齡大了,癱瘓在床,小便失禁是常有的事情,不但房間的味道不好聞,老人家自己也難受。“‘搞科研’之后,我就想發明一個東西,幫爺爺解決上廁所的問題。”李翔說。
最初,李翔試過竹筒、漏斗、痰盂等方式給爺爺接尿,但效果都不好。正犯愁時,他看見姑姑用奶瓶給孩子喂奶,奶瓶里的奶只能吸出來,而孩子嘴里的奶水不會倒流回奶瓶里去。這觸發了他的靈感。在老師的幫助下,李翔在一個杯子里,設置了三層漏斗。最后一層漏斗裝上奶嘴,尿液就不會回流,而是通過杯底的管子排出。只要杯底的出尿端,不高于病人平臥時的胸部,解出的小便就自然引流。如果臥床小便器的前端裝上吸盤式接口,還可供女性使用。
這項小發明,首先在李翔的爺爺身上試用,效果真不錯!再拿到縣醫院、敬老院試用,一炮走紅。后來,在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活動中,“臥床小便器”獲得了全國二等獎,及第四屆宋慶齡少兒發明獎銀獎。李翔個人還榮獲“重慶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市長獎”。
在“臥床小便器”獲得了國家專利之后,三壩小學成立了云陽科技創新作品加工生產廠,主打產品就是李翔的“臥床小便器”。雖然沒有錢做廣告,但李翔的發明經過媒體報道后,來自全國各地的訂貨單越來越多。”三壩小學校長高興地說。
接著,小李翔一鼓作氣又發明出“可調易視鏡”,用一根可以伸縮的魚竿,兩端各裝一面可調角度的小鏡子。“我叔叔是電力抄表員,這是專門為他發明的。”李翔說,可調易視鏡是利用潛望鏡的原理,抄表員再也不用搭著梯子、踩著凳子去抄電表了,站在地上就能看得一清二楚。
李翔說:“我現在一定要把功課學好,繼續‘搞科研’,將來還讀研究生,做更大的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