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某天凌晨的2:43,黎明尚未到來。天色如墨,幾顆稀疏的星星在天上閃爍。住在德國首都柏林的彼得·艾根來到了書房,他端著一杯咖啡,陷入了沉思。幾天前,他剛從南美洲回來,辭去了世界銀行董事的職務,他對自己無所事事的狀態很不滿意,更對自己這些年在南美洲和非洲所看到的情景充滿了憤怒:世界上的有權有勢者把公共財產當成了自選商場的商品,他們編造一些沒有人需要的、沒有人買單的項目進行討論決策并趁機大肆賄賂、收買人心,花大筆錢財清償重要項目的債務,一些官員通過暗箱操作,把建筑、銀行、醫院變成了貪贓自肥的財源……他決定干點什么,于是拿起了電話。
就這樣,彼得·艾根用一部同外界相連的電話,與另外兩名退休官員及一名義工,建立起了世界上唯一一個非營利、非黨派、以反腐敗為使命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透明國際”。
時光荏苒,彼得·艾根先生已經69歲了,他所創辦的“透明國際”歷經15年的發展,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透明國際”是怎樣工作的
“透明國際”總部的架構分為理事會和執行委員會。理事會有10名成員,他們大多是資深的法律專家和商人,由每年召開的由83個國家分會參加的“透明國際”全球大會選舉產生。理事會下設執行委員會,有31名成員,他們多數曾在本國政府擔任高級職務。此外還設有國際顧問協會,聘請世界各國專業人士擔任顧問,提供反腐敗的專業性意見。
那么,一份排行榜是怎樣產生的呢?
以《2006年全球腐敗指數排行榜》為例,它的分析數據主要來自民調機構蓋洛普國際當年在62個國家進行的近6萬次訪談,此外還選取了世界12個權威機構(包括世界銀行、世界經濟論壇、瑞士洛桑管理學院、普華永道會計公司等)的18個分項指標。最終得出的腐敗洞察指數采用10分制:10分表示最廉潔;8.0一l0.0之間表示非常廉潔;5.5一8.0之間為輕微腐敗;得分在5.5以下的國家和地區則被認為明顯存在著較大問題。
從1995年起,“透明國際”每年發布一次評定世界各國清廉程度的“清廉指數”(顯示一個國家公務員清廉的程度),這一指數己成為國際金融機構及發展援助機構評估各受援國投資風險的重要指標和參數。另外,“透明國際”又自籌資金,委托蓋洛普調查機構進行各國行賄情況調查,每兩年發布一次“行賄指數”(顯示一個國家商人在海外行賄的程度)。這個排名則清楚表明,許多發達國家的出口公司在外國大肆行賄,其程度和手段不輸給發展中國家。
過去:15年成績單
“透明國際”把自己定位為公民社會的組織——不需要討好和取悅于特定的利益集團和國家,它不認為第三世界國家必然比發達國家更腐敗,也不認為腐敗是一個特定國家的文化,相反它認為發達國家在消除國際腐敗方面更負有特別的責任。
為了防止自己組織內部的腐敗,它的各項活動及項目主要資金來源為各國發展援助機構、基金會及企業,總部只向各國分會提供有效的啟動資金,“透明國際”鼓勵各國分會自籌資金來源,以保障其獨立自主。其次,“透明國際”有一套公開、透明的考核制度,不允許任何會員以公謀私,貪污國際援助機構的款項,他們上報給“透明國際”的賬目,必須經過當地獨立的會計和審計審查。為了獎勵那些敢于揭露腐敗、堅持真理的人士,“透明國際”每年還頒發一次“清廉獎”,給那些勇于揭露腐敗行為的人士以輿論支持和實質獎勵。
過去國際金融組織對腐敗視而不見,發展援助機構把反腐敗列為禁忌,私營部門雖不堪負荷卻不得不大肆行賄。但今天,腐敗同人權和環保議題等一起,被提到國際政治議事日程上來。15年來,“透明國際”幫助加拿大、韓國、巴西及非洲一些國家制定反腐敗規劃,贏得了這些國家政府的贊同。
哈佛大學的一項研究表明,根據“透明國際”的CPI,從新加坡的(低)腐敗水平到墨西哥的(高)腐敗水平,相當于將關稅稅率提高了20%強。關稅稅率每提高1%,一個國家所獲得的外國直接投資額將下降大約5%。越來越多外國投資者和國際援助機構在進行投資和貸款時,將貪污賄賂行為列入考慮因素之內,這也許是對“透明國際”15年成績單的最好注腳。
“透明國際”首席執行長戴維·紐斯邦說:“經濟發展快,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清廉會越來越受歡迎;而另一種可能是一些不法分子會利用快速發展為自己謀私利、搞腐敗。快速的經濟發展為改善腐敗提供了機會,同時也為腐敗提供了機會。這是一個真正的挑戰”。
現在:腐敗數據是一筆財富
2006年度CPI聚集了世界上163個國家和地區,是目前為止規模最大的一次:芬蘭、冰島和新西蘭并列為全球最清廉的國家,海地得分最低,幾內亞、伊拉克和緬甸排在海地之前。在總體排名中取得進步的有中國、印度、日本、黎巴嫩、土耳其等國。在所有163個國家和地區中,腐敗比較嚴重的國家占了約75%,幾乎包括所有的低收入國家,這說明世界上的多數國家,依舊面臨著嚴重的國內腐敗情況。
去年排名第78的中國大陸,今年躍進到第70名。中國香港排名第15,中國澳門排名第26。分析人士說,這顯示中國政府加大打擊貪官的努力收到明顯的成效。中國臺灣則從2005年排名第32后退到第34。對這個結果,臺灣省民間組織猛烈地抨擊了陳水扁政府。
該組織南亞及大中華地區事務專員廖燃曾表示:“反腐敗沒有藥到病除的良方,需要一點一滴地改造,在社會結構中不斷增加透明和制衡兩種精神”。
“透明國際”在每年一度的報告中一直把中國列為國別報告的重要部分。報告中說,醫藥衛生支出是中國人在食品、教育支出之后的第三大消費,中國醫療行業的腐敗是造成普通老百姓看不起病的一個重要原因。“透明國際”高度贊揚了中國強大的反腐決心以及建立腐敗分子行賄犯罪檔案的“黑名單”制度。
“透明國際”所提供的信息未必能完全準確地反映各國的腐敗狀況,但重要的是,它揭開了腐敗產生的溫床。因此,這些免費數據對于我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財富。
未來:藏污納垢指數
每年“透明國際”發布CPI或《年度腐敗報告》時,總會惹惱一些國家。廖燃先生詼諧地說,特別是一些南亞和東南亞國家,每次報告一出來都“暴跳如雷”。不是對“透明國際”嚴辭抨擊,就是以司法訴訟相威脅。在他們眼中,“透明國際”是西方殖民主義的工具。從資金來源上看,這個指責有點“形似”。十幾年來,“透明國際”的捐款絕大部分來自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一個都沒有,包括那些產油富國。由于亞太部從亞洲國家幾乎沒有籌募到資金的緣故,亞洲各國分會所分配到的資金最少,這一點與亞洲國家,特別是東亞和東南亞國家在當今世界政治格局和經濟總量上所占的比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每個國家對外援助都有自己的優先戰略考慮,資金的使用必須要有利于自己的國家利益。在“透明國際”發布“清廉指數”和“行賄指數”后,許多發展中國家都要求“透明國際”制作一個“藏污納垢指數”,以顯示哪個國家窩藏別國貪官藏匿的不義之財最多。這個榜單“透明國際”也一直想做,但現狀是:“透明國際”的資金援助幾乎清一色地來自西方發達國家,而有些發達國家又極樂意隱藏和保護別國貪官貪污來藏匿在他們國家里的不義之財,因此幾乎不可能指望它們會向“藏污納垢指數”這種項目捐贈,由于資金無法籌募,這個項目至今無法付諸實施。
[資料鏈接]:
“透明國際”(簡稱TI),1993年由德國人彼得·艾根創辦,總部位于德國柏林,在倫敦、圣地亞哥設有常駐辦公室,在我國也設立了分會。從1995年起,每年公布一次“清廉指數排行榜”(CPI),每兩年發布一次“行賄指數排行榜”(BPI)。今天它已發展成為研究腐敗問題最權威、最全面和最準確的國際性非政府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