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壞消息
蔡永強代表著中國新興的中產階級,他們通過努力獲得了想要的物質生活,汽車是他們走向富裕生活的標志之一。在很長一段時間,這輛車給蔡永強帶去了很多快樂,上司、同事、客戶看了后都忍不住夸上幾句,讓他虛榮地暗喜了好幾次……
但是,一進入2008年,他耳邊傳來的大多是“壞消息”,物價、石油沒有停止上漲的跡象,讓他憂心忡忡。
作為一名年薪20萬元的白領階層,蔡志強更沒什么辦法,面對持續上漲的油價,他唯一能做的只是多留意有關石油方面的新聞,這或許能幫他做出準確判斷,化解他內心的壓力。
矛盾的汽車
福克斯車非常適合中國年輕人的駕駛習慣,但它的自重較大,起步遲緩,在市區行駛時,油耗要比廠家給出的數據高出很多。蔡志強這輛車的自重是1300公斤,每個月光油耗這一塊就要比其他車輛多支出100元,油價上漲,又讓他的油費開支多出了100元。他現在每月的油費是1000元,原來只有900元。在油價上調0.4元時,差距還不大,但當油價又上調了0.8元時,就很明顯了。
蔡志強是一個喜歡建立規律感的人,做什么事都喜歡形成一種習慣,哪怕加油這樣的小細節都是如此。以前,每次加油他都選定一個固定時間——每周星期五,每次加200元,加完,他看見了油表指針指到了頭。現在同樣加200元,指針顯示還差一大截。更明顯的區別是,以前200元的油能用一個星期,跑550公里,現在五天就沒了。一樣價錢的油,跑的時間短了,路程也少了。為此,蔡志強只有改掉長期形成的規律,每到星期三就去加油了。
最可怕的是,現在每次去加油站,蔡志強眼前總是一支長長的車隊,有時長得讓人很沮喪和絕望。顯然,這是開車一族內心沒安全感的體現——他們惟恐有變,哪怕中國油價仍是世界較低的。
如果油價上漲改變的是蔡志強的生活規律,那對于岳建中而言,改變的則是他的計劃——他放棄了買車。
他是一家廣告公司的業務主管,月薪在1.3萬元左右。兩年前,他在北京郊區買了一套90多平米的房子,交完首付,存款所剩無幾。出于經濟上的考量,他一直沒把買車列入計劃。不過,看到很多車都在降價,再加上妻子已有身孕,坐公共交通極不方便,他又動了買車的念頭,打算買一輛稍微便宜的轎車,最好分期付款。當他看到油價不斷上漲的新聞后,又只好打消這個念頭。他說:“我不想因為汽車而改變現在的生活質量。”
岳建中的態度代表了一部分人的想法,因為他們的經濟能力無法承受高油價建構起來的生活方式。不過,這也給正在發展中的中國汽車業一種無形的壓力,國金證券轎車行業研究員李孟滔表示:“油價上漲對汽車行業的影響是負面的。”他認為在未來的幾個月里,家用轎車市場會受到重大沖擊,人們會推遲購車時間。
職業經理人陸濤卻不這么想,雖然現在很多人都不敢買車,但他卻賣掉原本的富康,買進了一輛排量3升以上的越野車。他在市區不開車,只是到郊游時才開。跟還處于奮斗階段的岳建中不同,陸濤正值中年,事業略有小成,家里也有相當積蓄,現在的收入可以維持他的生活。不過,他知道這樣的生活已不像以前那么輕松了。
昂貴的賬本
通貨膨脹在吞噬著中產階層原本就不大的錢包,開車是一種生活品質的體現,但它如今卻慢慢影響著剛剛建立起來的生活方式。
目前,蔡志強年薪在20萬元左右,但為了讓那輛漂亮的福克斯轎車跑起來,就意味著他每年必須在它身上花掉2.5萬元,停車費、油費、養路費、保險費、保養費、維修費……它們共同組成了這筆開支。在這些費用之中,油費又是最大的一筆開支。很多消費者認為,油費是日常用品,無論價格怎樣都沒有選擇,他們只能在保養費等小開支上勤儉節約。不過,蔡志強卻不這么認為,他認為這是一種短視的行為,會傷害到汽車本身,所以,他大多選擇到4S店進行保養,這意味著會花稍微昂貴一點的保養費。陸濤是一個愛算賬的人,但看今天物價勢頭,粗略計算,跟去年相比,他今年的生活成本上漲了10%—15%。問題很現實,現在油價是6.2元,若再翻一倍,漲到10多元,意味著他現在每月油價的支出是2000元,那么,他就必須考慮還開不開那輛越野車。按他現在的收入,8元左右的油價已是極限。蔡志強的決定也差不多,如果油價上漲一半,他在那輛福特福克斯轎車花掉的不再只是2.5萬元了,起碼得4萬元左右,他不可能為了汽車來影響生活質量,買便宜服裝和吃粗糙的食物。
另一種“單相思”的解決方法——請求老板加薪,如果油價漲到一半,那么就意味著他的年薪最起碼得漲20%—30%。現在年薪20萬元,那么,薪水得漲到26萬元才能化解高油價帶去的生活危機。不過,如果把其他物資上漲幅度也計算進去,蔡志強年薪起碼要漲到50%,即30萬元左右。
在他看來,月薪1萬元,跟月薪1.5萬元的上班族,差距特別大。雖然表面看,他們都過著差不多品質的生活,吃飯、娛樂、交際、購物……但不同的是,月薪1.5萬元的人有儲蓄。為了維持一個中產的生活標準,他們每個月都要花掉8000元,月收入1萬元的只剩下2000元,而月薪1.5萬元的人卻要儲蓄7000元,后者是前者的3倍,這是一個明顯的差距。如果按年計算的話,月薪1萬元的人只能儲蓄2萬元多元,而月薪1.5萬元的人卻要儲蓄8萬元,同樣工作5年,肯定能買得起房子,或者拿來投資。而月薪1萬元的人卻只能儲蓄10萬元,還是什么都做不了。
不過,銀行的儲蓄也沒有想象中那么令人感到踏實,它們每天都在貶值,像冰棍一樣在慢慢融化。
(摘自《南都周刊》200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