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的春天,冬日的蕭瑟過后,萬物復蘇。
北京大學校園內,歡呼聲如海潮般一波波涌動,學生們把體育館圍得水泄不通。
“女排來了!女排來了!”越來越多的人流向這里匯聚。突然,不知是誰,把一名女排姑娘抬了起來,緊接著又有幾個姑娘被熱情的學生們舉過頭頂……
1979年底,中國女排首次奪得亞洲錦標賽冠軍,立刻成為全民偶像。
當時,女排隊員張蓉芳私下里說:“我們和冠軍就差一個臺階了,一邁腿就可能上去。”她的話在那一年成為了現實。1981年,中國女排首獲世界冠軍。而在3年后的洛杉磯奧運會上,她們拿到了奧運金牌。
“團結起來,振興中華”,這句原本起自男排入圍世界杯決賽的口號,因為女排的驚人戰績而傳播更廣、更鼓舞人心,成為上世紀80年代的最強音。
20多年后,這些昔日讓舉國若狂的女英雄,有的久居國外,有的成了商場精英,有的供職政府部門,也有的只是平凡的妻子和母親。
超過一半女排姑娘選擇海外生活
從1984年起,“老女排”的姑娘們便紛紛退役,走上了不同的生活道路。當年曾在洛杉磯奧運會上奪冠的女排隊員們,有一半以上選擇了出國。
“鐵榔頭”郎平,1986年退役后,先到北京師范大學外語系學英語。1987年4月以公派自費身份到美國留學。
在爭取到舊金山旅美華僑“新中國基金會”提供的獎學金后,郎平又到新墨西哥大學預科部英語補習班學習。1988年通過托福和GRE考試,開始攻讀體育管理系現代化專業碩士學位。
1989年,郎平到意大利摩迪那俱樂部打球。1990年,她應邀回國帶領中國女排參加第十一屆世界女排錦標賽。第二年,她回到新墨西哥州,后來歷任八佰伴全明星隊和世界超級明星聯隊主教練,并應邀出任美國排球協會全美訓練中心總教練,事業發展非常順利。
1995年2月15日,郎平再次回到北京,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1999年3月,因身體狀況不佳而辭職。如今,她又作為美國隊主教練出征北京奧運會。
從國內到國外,從運動員到教練,多重身份的轉換也讓郎平喪失了很多東西。婚姻就是她心中的隱痛,她曾經說:“哪怕做個家庭婦女,有健康,有家庭,就是幸福。”
被中外記者稱作中國隊“秘密武器”的主攻手侯玉珠,也曾是“海外軍團”的一員。
1986年退役后,23歲的侯玉珠就讀于對外經貿大學。1990年,她去了德國,加盟斯圖加特俱樂部。1994年底,在海外漂泊了近5年的她回到國內,任職福建體育中心副主任。現在她是福建省體育局競賽管理中心主任,兼中國排球協會副主席。
當年的二傳手楊錫蘭則長期住在國外。1989年,她于28歲時退役,被介紹到瑞士洛桑奧委會總部、國際奧委會的奧林匹克博物館、聯合國在瑞士的機構工作。后來,因身體原因,楊錫蘭辭職,近兩年她基本在治病,同時照顧家庭。
也有個別女排姑娘,出國之后,并沒有重操舊業。
被譽為“天安門城墻”的副攻手周曉蘭,當時被公認是最漂亮的女排隊員。洛杉磯奧運會后,27歲的她退役進入上海體育學院學習,就職于國家體委。1995年,已經是副司長的她辭去公職,隨丈夫定居美國。現在,周曉蘭在馬里蘭州愛德華市的一家醫療器材公司做工程師,是公司部門負責人。
中國的“山口百惠”楊希跨出國門的時間,比她們更早一些。1982年,26歲的她就從國家隊退役并結了婚,隨丈夫到美國讀書,獲得美國西肯塔基大學獎學金,攻讀心理學研究生。回國后,楊希投身房地產,創辦了“騰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如今,她已是老女排的首位“富姐”。
球場上是英雄,生活中是普通人
留在國內的“老女排”隊員,有的當了國家干部,有的下海經商,大部分人已經淡出公眾視線。
來自四川的張蓉芳,1987年曾被請回來擔任國家女排的主教練。當年張蓉芳是“臨危受命”,比賽兩個多月前執帥印,當時她已經懷孕3個月。結果她帶領老女排,獲得了第五塊金牌。今天的她已經是排協副主席。
女排第二任隊長孫晉芳的為官之路比較順當。1983年,因為嚴重傷病,有“神二傳”之稱的孫晉芳,在28歲時退出國家隊。后來,她出任江蘇省體委副主任,分管全民健身和體育推廣經營等工作。
2001年初,孫晉芳開始主掌國家體育總局體育彩票管理中心。至2003年,中國體育彩票銷售大幅度攀升,不到三年時間,銷售總額就達570億元,超過過去7年的總和。2003年,為備戰雅典奧運會,體育總局又將她調入國家網球管理中心,擔任主任至今。
熱情似火的陳招娣,現任總政文體局局長,肩扛兩杠四星,成了“陳大校”。
上世紀90年代初,尤其是在鄧小平南方講話后,全國掀起了“下海熱”,剛退役不久的女排姑娘們,也有不少人趕上了這趟歷史快車。
年紀大一些的球迷應該都還記得“笑面黑娃”梁艷,她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人緣也好。
退役后的梁艷,先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學習,畢業后到《新體育》雜志社工作了4年,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海”,創辦了“梁艷體育廣告公司”。
“除了收入一般,其他還滿意。”她曾開玩笑地說。實際上,在1992年和1996年兩屆奧運會上,她的公司都做過中央電視臺體育頻道的廣告代理。
“文革”后女排第一任隊長曹慧英也被這股風吹到了“海里”。1982年,28歲的她退役后進入北京體育學院進修,畢業后分配到原國家體委的中國國際體育旅行公司任副總經理。
90年代初,曹慧英辭了職,隨丈夫一起辦公司,從事體育文化領域內的經紀業務。她還擁有一座頗有氣勢的“龍德行大廈”。2007年以后,曹慧英全家移民加拿大,如今,她是加拿大體育發展公司、美國體育發展公司的董事長。
還有太多大家曾經十分熟悉的身影,在你我的身邊靜靜生活著……
陳忠和曾經在《笑對人生》一書中詳細回憶了他和這些女排姑娘的往事。在書稿末尾,他說:“她們全部步入中年了,但是,在中國排球史上,她們都是占有一席之地的功臣。”
(摘自《 望東方周刊》200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