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1日,波黑前塞族領導人拉多萬·卡拉季奇在塞爾維亞境內被捕,他的傳奇逃亡生涯就此戛然而止。不過,這位令北約部隊焦頭爛額忙了13年的人物,是如何與北約部隊玩“捉迷藏”的,這其中的謎底才剛剛開始揭開。
喬裝易容與北約斗智斗勇
13年來,北約特工和特種部隊一直出沒于波斯尼亞東部和南部的深山老林追捕卡拉季奇,有時距離他僅咫尺之遙,甚至可以看清他的面孔,但就是無法抓住他。美五角大樓和英軍情六處官員都發出感嘆,稱卡拉季奇是“比本·拉登更難抓”的人。
但卡拉季奇其實并未走遠,自引退以來,他從未邁出過國土半步,甚至就在波斯尼亞山區“兜圈子”。他要么躲在荒無人煙的雪原,要么隱身高山叢林,要么走進教堂與驚惶失措的神職人員平靜地聊聊家常。冬天,有“白鷹”美譽的卡拉季奇就藏在福塞沃山的山洞中,洞口的冰凌長達兩米。波斯尼亞地區復雜的地形,為卡拉季奇找到安全的藏身之地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后來,這位逃亡者公然在貝爾格萊德開起了診所,過起了平常人的生活,而且抓捕他的人即使近在咫尺也對他“視而不見”。這得益于他高超的易容術。逃亡期間,他來了個徹底的“改頭換面”,身體明顯比以前消瘦,“獅子頭”發型不見了,留起了頗有神職人員風格的發式,蓄起長長的白胡子,還戴上了眼鏡。由此,卡拉季奇搖身一變成了達比奇醫生,他為人們進行精神治療,而且還兼職做自由撰稿人,為雜志寫稿子,時不時地還參加一些公開活動。
2008年2月,卡拉季奇還聘用了一位電腦工程師,為他的精神療法開設專門網站。這位工程師去過幾次卡拉季奇的家,與他討論網站一事。卡拉季奇家中的墻上,掛有一張4個男孩的合影,他們身著美國洛杉磯湖人隊的籃球服。卡拉季奇說,這是他生活在美國的4個孫子。卡拉季奇總是一襲黑衣,經常抱怨賺錢很難。這位工程師說:“他令我感到有點害怕,我以為他是某個秘密教會的成員,他的長相、穿著與職業讓我聯想到這點。”
閑暇時,卡拉季奇還常去貝爾格萊德一家名為“瘋子之家”的酒吧消遣,酒吧的墻上還掛有“卡拉季奇總統”與他的軍事領導人姆拉迪奇的照片。“瘋子之家”的酒吧老板回憶說,“達比奇醫生”愛喝紅酒,愛聽酒吧里演奏的弦樂。而鄰居們說,他在此住了一年半,很安靜、很有禮貌,也樂于助人,但他的外貌怪異。塞爾維亞有位犯罪學家因此指出,“卡拉季奇的流亡生活令人著迷,他藏身于不藏中。”
逃亡不忘浪漫 詩集情書不斷
逃亡的卡拉季奇似乎在嘲笑北約一般,時不時地會出一本詩集來表達自己仍然“自由自在”。據說,卡拉季奇有著相當深厚的文學功底,曾出版過多本詩集,并在1994年獲得俄羅斯“肖洛霍夫作家協會獎”,逃亡中他“大搖大擺”地接連出版了1本劇本和4本詩集。2001年,他編寫的劇本《處境》偷偷面市。2004年10月18日,他的長篇愛情小說《夜之神記》出版。這本書以一名心理醫生和他妻子的愛情生活為主線,許多人物是以當年的真實人物為原型的。出版商說,這是卡拉季奇的半自傳體小說。
這令美國政府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以至于當2005年10月他的第5本詩集《這里有奇跡,這里沒有奇跡》問世后,美國國務院發言人理查德·鮑徹曾苦笑著說,“只要能抓住卡拉季奇,美國政府將十分樂意幫忙推銷他的詩集。”
不過,這本售價7美元的詩集看來為他玩弄搜查他的北約部隊發揮了聲東擊西的作用,因為這些詩似乎暗示了卡拉季奇的藏身地,內容大多與荒山、樹林以及野生動物有關,其中一段詩提到了“大山、原始森林以及通往森林的公路”,另外一段詩則寫到他遇到了“一只瘦狼”。這使得外界紛紛猜測,也許他就躲在一個與世隔絕的大山當中。
而當北約部隊疲于奔命地在波斯尼亞廣闊的山嶺搜查時,這位隨身攜帶著斯拉夫語版《孫子兵法》的逃亡者卻在貝爾格萊德的鬧市區酒吧里品嘗美酒,構思他給妻子的情書。
“你是我最親愛的人,我渴望與你秘密約會。我覺得現在自己就像個年輕人,我的眼睛、耳朵,我的手,我的全身都渴望見到你。”雖然處于東躲西藏的境地,甚至可能每天都面臨著被捕的厄運,但他卻以詩人般的氣質,在寫給妻子的情書中極盡浪漫之情。人們很難將之與60多歲的卡拉季奇聯系起來。
傳奇人生 終究被捕
北約的搜捕手段可以說非常嚴密,可為什么卡拉季奇就是如隱身人一般,讓無所不在的搜捕人員束手無策呢?卡拉季奇的母親尤萬卡的一句話可能點出了兒子“隱身絕技”的關鍵,她曾不無驕傲地說:“他回到了自己人——他曾經保護過的人那里,他們是不會出賣他的。”據悉,每逢北約發出抓捕行動,總會有支持者提前為卡拉季奇通風報信,令北約特種部隊一次又一次撲空。
確實如此,不久前,塞爾維亞電視臺組織過一個調查,對于“你認為是否有必要抓捕卡拉季奇和姆拉迪奇”的問題,93%的觀眾回答“不”。卡拉季奇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威望,這與他為塞族人事業所做的努力分不開。
卡拉季奇1945年6月出生在黑山一個小村莊的貧困家庭。他的父親參加過二戰,因此卡拉季奇童年的大部分時間都被關在監獄里。年幼的卡拉季奇一心想成為一位救死扶傷的醫生。1971年,他從薩拉熱窩大學畢業后成了一名精神科醫生。1974年,卡拉季奇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接受培訓,一年后回到薩拉熱窩的科舍沃醫院工作。
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局勢動蕩之時,卡拉季奇投身政治。1990年12月,卡拉季奇在薩拉熱窩建立塞爾維亞民主黨并成為該黨的領袖。緊接著,前南沖突與波黑戰爭相繼爆發,卡拉季奇在動亂中迅速崛起,當選為波黑塞爾維亞共和國總統。
雖然涉足政壇不久,但卡拉季奇在政治斗爭和外交談判中卻能言善辯,講究策略,巧妙地利用穆族與克族的矛盾,維護塞族的利益。為此,許多塞族人稱他為“塞爾維亞最優秀的政治家”“把歐美列強玩弄于股掌之間”的英雄人物。
1995年11月,在北約的介入下,長達3年半的波黑戰爭結束,波黑塞族被迫走上談判桌。1996年7月,前南刑庭的通緝令發出后,卡拉季奇從公眾視野中消失,人們最后一次見到卡拉季奇并拍到照片是在1996年7月,地點是在波黑小鎮漢皮耶薩克。
卡拉季奇這次被捕,正是他的朋友、波黑塞族軍隊前總司令姆拉迪奇出賣了他。同卡拉季奇一樣,姆拉迪奇因犯有種族屠殺和其他罪行而被海牙國際法庭通緝,據說他出賣卡拉季奇是為了避免自己被引渡到海牙法庭。
現在,等待卡拉季奇的,是否像米洛舍維奇一樣的結果,還不可知,但卡拉季奇始終深信自己無罪。他曾明確表示,自己寧肯自殺,也不去海牙接受什么審判。據說,他還曾授權一名貼身衛士,必要時可以將他擊斃。不過無論如何,這只“白鷹”在許多塞族人的眼里,卻是捍衛民族利益的英雄。
(摘自《世界報》200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