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恨水是著名的小說家,毛澤東則是中共的領導人,兩人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其實不然,早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兩人就有過交往。
張恨水,曾經擔任北平《益世報》《世界日報》編輯。1938年7月張恨水來到重慶,在《新民報晚刊》主編副刊。1945年8月,毛澤東到重慶與國民黨當局進行和平談判。在談判的間隙,毛澤東會見了《新民報晚刊》的同仁,這樣,張恨水便與毛澤東相識。其實當時毛澤東已是張恨水小說的讀者,除了這次集體性的會見外,毛澤東還特地邀請張恨水到紅巖村做客。這次相見,兩人作了兩個多小時的親切交談。張恨水對毛澤東為了民族大業,不顧個人安危的大智大勇,十分欽佩;而毛澤東對張恨水在抗戰時期,以筆為武器,寫作了《八十一夢》等抗戰小說,也大為贊賞。
他們除了談論當時的政局和形勢之外,主要談論的還是寫作方面的內容。關于張恨水的筆名,以前曾有一些傳聞,有的說他起名“恨水”,是因為與某一位名字中含有“水”字的女作家有感情糾葛。毛澤東也問起張恨水筆名的由來。張恨水答道:“‘恨水’一名是我17歲那年在蘇州第一次投稿時取的筆名,是從南唐后主李煜‘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中截取出來的。之所以取這個筆名,是希望能‘時刻自勉,珍惜時光’?!?br/> 毛澤東聽了,非常贊賞恨水筆名“寓意雋永”。
談到文學寫作時,張恨水謙遜地說:“毛先生雄才大略,大筆如椽。我輩小說家,正如一些同道所批評的那樣,脂粉氣太濃了些?!泵珴蓶|說:“脂粉氣也未必有什么不好,我看曹雪芹的脂粉氣比先生要濃得多,但《紅樓夢》不也一樣令我們嘆為觀止!我以為文藝作品的好與壞,不能單從題材而論,關鍵在于作品是不是真實地反映了社會,刻劃了社會的人和事,反映出社會的矛盾和斗爭?!?br/> 毛澤東和張恨水談得很歡暢,張恨水告辭時,毛澤東特地將一塊延安生產的灰色呢子衣料,還有一袋小米、一包紅棗送給張恨水。張恨水十分感動。
毛澤東在重慶期間,曾把他寫的《沁園春·雪》一詞抄贈給柳亞子。1945年10月25日,柳亞子在重慶舉行的“柳詩尹畫聯合展覽會”上披露了毛澤東的詞作。這首詞在展覽會上露面之后,立即在重慶不脛而走。張恨水和《新民報晚刊》副刊“西方夜譚”的編輯吳祖光處得到了幾個毛澤東詞的傳抄本,于是在11月14日的《新民報晚刊》副刊上發表了這首詞,標題是《毛詞──沁園春》。這是毛澤東《沁園春·雪》一詞首次在報紙上公開發表。
新中國成立后,張恨水用毛澤東當年送給他的那塊呢子衣料做了一套中山裝,每逢參加重要活動,他總要穿上這套中山裝。時間長了,衣料褪顏色了,他就把它染成藏青色。有一次,全國政協舉辦春節團拜會,張恨水又穿了那套中山裝出席。周總理見到他,親切地問候他,看到他這身衣著,似乎有點寒酸,就問:“張先生近來是否生活有困難?”張恨水感到很突兀,后來領悟了總理的意思,說:“總理還記得主席在重慶送給我的粗呢嗎?這就是用那塊呢料做的,因為它掉色,我染過了,所以總理認不出它了。至于我的生活,政府很照顧,一點沒有問題?!笨偫砺犃撕芨袆樱f:“張先生,你沒有忘舊??!”
?。ㄕ浴稉P子晚報》2008.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