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夫人羅佩蘭
懷著孕還騎馬上前線勞軍
楊虎城的原配夫人名叫羅佩蘭,是四川廣漢人,自幼家貧。那時候,她的母親經常幫一個在四川做生意的名叫張西銘的陜西商人洗洗縫縫,掙點工錢補貼家用,由于羅佩蘭是家里的老大,故也常給母親打個下手什么的。張西銘見她不僅人長得漂亮,也很聰明,就認她作了義女。當張西銘返回陜西時,把她也帶回了陜西。
當時,楊虎城是國民革命軍的一個營長,與張西銘很熟,他在見到羅佩蘭以后,可謂一見鐘情。不久,楊虎城就托媒人到張家提親。兩人于1916年正式結為夫妻,楊虎城時年23歲,羅佩蘭只有15歲。
婚后,他們夫妻二人感情甚篤。羅佩蘭一直跟隨著丈夫東奔西走。她還很善于團結楊虎城的部屬,關鍵時刻,總能給丈夫以支持和幫助。武功戰役時,前方吃緊,她不顧有孕在身,騎馬至前線慰問傷員,結果使士氣大增。
1922年冬,楊虎城率部隊抵達榆林,忽然一病不起,高燒不退,雖吃了很多的藥但仍不見起色。
此時,羅佩蘭因要分娩而留在高陵縣,她在得知了這一消息后,心中十分牽掛,兒子出生不足一個月,她即決定奔赴榆林,探視丈夫。經過20多天的奔波,她終于來到榆林,見到了病中的楊虎城。
了解了楊虎城的病情后,羅佩蘭立即決定為丈夫換一位大夫。同時,為避免引起當時主政榆林的井岳秀的不悅,她還采用了偷梁換柱的手法:白天讓井岳秀介紹來的大夫照常醫治,而夜間再讓另一名大夫悄悄來家診治。由于羅佩蘭的果斷處置,楊虎城的病總算沒有被庸醫所誤。
1925年,楊虎城鏖兵長安時,羅佩蘭患了肺結核。楊虎城派人將她送到東里堡養病,可肺結核已進入了晚期。這病在當時屬不治之癥,盡管如此,她還想著讓人到外縣去買糧食,接濟被圍困在長安城里的部隊。
8個月后,長安解困,羅佩蘭大喜過望,急切地盼望丈夫早日回來,可楊虎城卻失蹤了,生死不明。
彌留之際,24歲的羅佩蘭讓人把4歲的拯民和兩歲的拯坤帶到床前,最后看了他們小兄妹一眼,就咽了氣。
二夫人張蕙蘭楊家的無名英雄
楊虎城的第二位夫人名叫張蕙蘭。1916年,楊虎城在大荔縣和羅佩蘭結婚后,曾回蒲城老家探親訪友,遇到老朋友張養卿,相聚甚歡。張養卿一直在蒲城孫鎮開著一間中藥鋪,本人也懂點醫道,楊虎城還曾在張處養過傷。
張養卿對楊虎城一向都很敬佩,認為他是個有膽有識的青年,這次相逢,張明知道楊已經結婚,可還是硬要把自己的獨生女兒張蕙蘭許給楊虎城。這是一樁名副其實的包辦婚姻。
1919年,14歲的張蕙蘭來到楊家,她還是個孩子,懵懵懂懂,根本不懂得婚姻是怎么回事,一切只是聽從家人安排。待到年歲稍長,遇到具體問題時,才略有所悟,且對父親產生了強烈的不滿情緒,并斷絕了與父親的來往。
盡管她把一切怨氣都撒在了自己父親身上,可對丈夫楊虎城卻始終是由衷的敬愛。對羅佩蘭所生的兩個孩子也很關心,孩子們都親切地叫她“蕙蘭娘”。張蕙蘭自從到了楊家以后,與羅佩蘭相處得十分融洽,兩人可以說是親如姊妹。
楊虎城和張蕙蘭總是聚少離多,且直到羅佩蘭去世以后,他才終于把她當作自己的妻子,但卻從未帶她出席過任何重大活動。不過,每當他從外地回到西安的家時,總會主動先和她打招呼,辭行時,只要老母親不在場,他總會向她鞠躬告退。
但總的來說,他們彼此之間還是敬重多于愛情。
當楊虎城與他的第三個妻子謝葆真東渡日本時,還把謝生的拯亞留在南京讓她照顧,當時她很為難,因為她還帶著拯民和拯坤,且這兄妹倆的身體也都不是太好。偏偏拯亞又患病住院,急需護理,她只好丟下拯民、拯坤去醫院照顧拯亞??墒?,拯亞的病情不但不見好轉,反而日漸加重。
拯亞的病終于沒能治好,一個月后死在了醫院。
孩子死了,張蕙蘭的心里本來就不好受,卻又聽到有人說這孩子的死都是因為她“照顧不力,有意傷害”所致,這令她倍感委屈。所幸的是,楊虎城深知她的為人,認為她決不會做出“那樣的事”,不許別人再胡亂猜疑,“有意傷害”一說,從此再也無人提起。
楊虎城在“西安事變”中,精神高度緊張,極端勞累,當事變和平解決后,他病倒了。家里由張蕙蘭照顧,楊虎城5歲的兒子楊拯仁(張蕙蘭所生),這時也病倒了,由于疏忽大意,未能及時送醫院治療,也不幸夭折。拯仁是“西安事變”后楊家成員中第一個離世者,張蕙蘭只有這么一個孩子,這對她是個莫大的打擊,傷心至極,以至于她的神經一度失常,一連幾天不吃不喝,把她從醫院接回家中時,還目光發直,不認識人,后經數日調養,才緩過氣來,之后便號啕大哭不止。當時家里的情景,真是被凄慘悲涼的氣霧籠罩著……
1993年,張蕙蘭在生病臥床十余年后去世。在楊虎城征戰沙場及以后被囚禁的那些歲月里,張蕙蘭默默地挑起了沉重的家庭擔子,消除了丈夫的后顧之憂。楊家的親屬及知道內情的人皆認為,張蕙蘭是楊家的無名英雄。
三夫人謝葆真與丈夫生死與共
北伐中,楊虎城是第十軍軍長,部隊到了安徽,他在軍旅中認識了謝葆真。那時,她在第十軍做宣傳工作,不光人長得漂亮,也頗聰明能干,很得楊虎城的歡心。兩人于1927年在安徽太和正式結為夫妻。他們的婚姻是自由戀愛的新式婚姻。孩子們則因為已經有了一個蕙蘭娘,就稱呼她為“新娘”。
“西安事變”以后,蔣介石為了讓楊虎城離開第十七路軍,要他去歐美參觀考察一段時間。謝葆真從報紙上得到這個消息后,不顧家人的勸阻,急切地由西安去上海與丈夫會合。到滬三天后,謝葆真才獲悉楊虎城已回西安,且臥病在床,一時來不了上海,她心中無底,情緒不安,想先回西安探視丈夫,誰料卻被蔣介石的手下扣住,當成牽制楊虎城行動的一個砝碼。1937年6月29日,楊虎城出于無奈,偕妻子謝葆真、兒子楊拯中及一名隨員和一名翻譯,乘美輪“胡佛總統”號離開上海,前往美國。
1937年,楊虎城夫婦在歐美考察期間,發生了“七七事變”,夫妻倆興奮異?!箲鸬囊惶旖K于來到了。楊虎城先后三次正式提出要求回國參戰,終于在9月28日,收到宋子文讓他“自動回國”的電報,這顯然是獲得蔣介石默許的。于是,楊虎城中止了“出國考察”,他讓謝葆真帶著兒子拯中先回西安,自己則去南昌見蔣介石。誰知一到那里,就被扣留了。
經過一番周折,直到半年后,謝葆真一行才在四川益陽見到了被囚禁的楊虎城,從此就一同被關押了。1938年秋,特務們將楊將軍一家轉囚到貴州省息烽縣,關押在大山深處的玄天洞里。
1947年春,蔣介石又指示軍統特務把楊虎城一家轉移到重慶,秘密囚禁在楊家山。這年冬天,謝葆真被特務殘忍地殺害了,年僅34歲。謝葆真死后,楊虎城一直把她的骨灰盒放在枕邊,直到兩年后(1949年)被害,一刻也沒有讓它離開過自己。
?。ㄕ浴饵h史天地》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