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14日,上午11時17分,身為蘭空某團駐地飛行員的他駕著一架某型殲擊機起飛,執行空中巡邏游獵任務。起飛、出航、空域動作和返航、解散加入起落航線均正常。
12時04分09秒,當飛機的高度下降至194米時,發動機突然發出“砰”的一聲巨響,一群鴿子撲面而來。一時間,機身劇烈抖動,發動機轉速突然下降,溫度急劇上升,戰機的高度平均每秒下降11米。
“我撞上鳥群了,我要調整跳傘。”12時04分09秒,他向塔臺緊急呼叫。
12時04分15秒,他又緊急呼叫:“看迫降行的話,我把起落架收起來了。”眨眼工夫,12時04分18秒,他又急呼:“我已經收起了起落架,迫降!”
起落架緩緩收起,戰機快速下降,90米……70米……50米……飛機機頭微微上仰,著陸在跑道的延長線,并像箭一樣地向前沖出。當沖至離第一接地39.3米處時,一道高出地面3米的水渠護坡撲擋而來。12時04分25秒,“轟”地一聲巨響,飛機灰飛煙滅。
他壯烈犧牲了。從飛機的殘骸斷片中,人們只找到他被燒焦的軀體。
短暫而又漫長的16秒,他本有三次機會選擇跳傘逃生。可三次生還機會,都被他放棄了。是什么催生他迫降著陸的念頭?事故發生后,人們才知道,飛機上載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發航空炮彈,1發火箭彈,還有易燃的氧氣瓶……就在他撞上鴿群的那一瞬間,如果他不調整飛機而直接跳傘,飛機很可能墜毀在村莊田野——從鴿群撞擊點到飛機墜毀點2300米跑道延長線的兩側680米范圍內,分布著7個自然村、一處高速公路收費站和一個磚瓦廠,共有814戶人家;沿下滑軌跡,則依次分布著3個村莊,268戶,3500余人……
(摘自《今日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