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僖的最后一站
44歲的任永昌絕望地捧著女兒的臉。
5月14日,8歲的女兒任僖,從都江堰新建小學的廢墟中被挖出來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呼吸。這所小學校,有12個班級,700名學生。地震,讓這所小學化為廢墟。
任永昌是都江堰灌口鎮靈巖村土生土長的莊稼人,因為退耕還林,家里的地沒了,每年一家靠956元的補貼過日子。
從1998年開始,他就做起了洗車生意,他的妻子王新秀,是一個能干的女人,在山下靠近都江堰市區的地方,辦起了一個小賣部。兩人1988年有了第一個女兒,喜歡孩子的任永昌希望能再要一個。因為屬于三類地區的農業戶口,按照政策允許生兩胎。
二女兒任僖,1999年12月28日出生,臨近千僖年。地震來臨時,這個8歲的女孩是新建小學二年級二班的學生。
夫妻兩人對這個小女兒寄托了很大的希望,因為大女兒比較調皮,任永昌希望小女兒學習上進,將來找個好工作,起碼將來不用像父母一樣這么辛苦。
“任僖從小聽話,活潑伶俐。”他說。小女兒在上學的時候,進了姐姐曾經讀書的新建小學。新建小學是都江堰5所重點小學中的一所,而且這是唯一一所農業戶口占多數的小學。“大概有80%的在校學生都是農業戶口。”
新建小學垮塌后,盡管不少家長認為教學樓的質量有問題。但是家長也幾乎承認,新建小學的教學質量在當地是很好的。
任僖從一年級開始就獨立上學。每天早上步行大約半小時到學校,中午就在學校食堂里吃飯,一個月85元伙食費。女兒在學校很乖,但是很要強。有一次,任永昌看到女兒悶悶不樂,就問她怎么了。女兒告訴他,有個老師訓了她,因為那天下雨,她從村里去上學的時候,在山路上踩了一腳泥巴,把教室的地板弄臟了,老師就讓她注意衛生。聽到這件事,任永昌還有些不在乎,一個農村人,腳下哪有可能不沾上泥巴呢?但是后來的一個下雨天,他發現,女兒上學的時候,專門準備了一根雪糕棍,打算到學校之后把鞋底刮干凈。
在母親王新秀眼里,小女兒很貼心。知道家里掙錢不容易,她從來不張口要錢。最近一次考試,任僖考了全班第二,媽媽問她想要什么,她想了半天說:“媽媽,你給我買個漢堡包吧。”
地震那天,正是媽媽和姐姐商量好一起到城里給任僖買裙子的日子,兩人騎了一個電動車,結果剛走到一半,地震來了。等她們迅速跑到新建小學時,只看見任永昌正在巨大的廢墟面前哭泣。
作為親人,他們只能守候在任僖幼小的軀體旁,承受著生離死別。
姐姐任麗小聲抽泣著,似乎怕把妹妹吵醒。一條粉紅色的裙子,是她送給妹妹的最后禮物,此時只能安靜地放在妹妹的旁邊。
“我要親自送他”
蒲新(化名),已經在都江堰聚源鎮中學校園里守了兩天。
“我要親自送他。”這個疲憊的父親面無表情地說,“兒子死了,我一直在等,等著送他上路。”他的嗓子已經完全沙啞到幾乎聽不清楚他在說什么的地步,似乎只是在把嘴巴一張一合。他的表情很奇怪,沒有焦急,沒有悲痛,語氣平靜,似乎在說著別人家兒子的故事。他說,眼淚哭干了。
5月12日傍晚開始,持續不斷的雨增加了救援的難度,武警拉起了警戒線,這意味著,可能有幸存者或者尸體被挖出來了。
此刻,兒子蒲桐已經在雨中浸了快兩天,他的上半身露在外面,下半身被巨大的預制板壓著,根本拉不出來。
在保險公司上班的蒲新,地震過后半小時趕到了學校,他知道兒子上課的地方是教學樓一層一個靠窗戶的位置,結果剛走到學校操場前,一眼就看到了保持這個姿勢的兒子。兒子的臉部還看不清楚,但是他認出了兒子手腕上戴著的那塊手表,正在陽光下閃著光。這是他給兒子買的,已經記不清為了什么。總之兒子很喜歡,從初中開始就一直戴在手腕上。
父親只有嘆氣,雖然在廢墟里看見了兒子,但是卻無法搬動兒子身軀上一層層的鋼筋水泥。蒲新晃晃自己的手指,指尖部位呈現出黑紫色,地震當天就已經完全挖爛了。他說現在能做的只有等待,他已經在校園守了兩天,餓的時候,就著喝不知道是誰丟下的礦泉水,啃方便面。
他相信,最終可以把兒子挖掘出來。
廢墟中的堅強
“男生要堅強,女生不要哭”
12日下午,北川中學高一(1)班在新教學樓二樓上美術課。突然山崩地裂,戴贏贏只記得“周圍一片漆黑”。
一片哭喊聲中,體育委員朱付敏的話讓大家暫時安靜了下來:“男生要堅強,女生不要哭,保持體力。”
同學們用手機照明,發現三樓的樓板已經塌下來,壓在教室的桌子上。還沒來得及躲到桌下的同學,已經遇難。
全班33個同學陸續從一個救命裂縫中爬了出去,幸存人數剛超過全班65人的一半。
廢墟中4只小手緊握
5月14日上午,小雪正在接受搶救。醫生說,她雙手骨折,頭部傷情嚴重。盡管全身纏滿繃帶,但小雪仍想念著小亞。小雪說,被廢墟掩埋不久,現場死寂得能聽到自己的心跳。眼前一片漆黑,她感覺有黏乎乎的液體從頭上流到手上,她這才意識自己受傷了。死一般的寂靜,讓她越來越覺得恐怖和壓抑。就在這時,她聽到小亞的呼叫。原來,小亞和她緊挨著。“小亞,我在這兒!”小雪趕緊向小亞打招呼。小亞聽到呼喚,隨即將手伸過來,4只小手緊緊握在了一起。
小亞頭部被預制板擊中,傷勢非常嚴重。小雪獲知情況后,心情驟然緊張起來。“一定要冷靜。”小雪拉著小亞的手,激發小亞的生存勇氣,不停地鼓勵小亞絕不能放棄生存機會。為了讓小亞有勇氣面對困難,她還試著開導她要相信父母和政府會組織援救隊伍。小亞心情逐漸緩和過來。她向小雪承諾絕不放棄生存的機會,一定要陪著小雪等到救援。
女孩廢墟里打著手電筒讀書
“清清,那個美麗好學的女孩,你們看見沒有?”在救助現場,鎣華鎮中學初一(1)班班主任陳全紅一直關心著一個名叫鄧清清的女孩。在她心中,這個貧困家庭里的小女孩,人窮志不窮,常在回家路上打著手電筒看書。
在亂石堆中,每看到一具學生的尸體被抬出來,陳全紅就會默默流淚,“他們一天前還是活蹦亂跳的,咋一下子就變成了這樣呢?”
終于,鄧清清被武警水電三中隊的搶險官兵救了出來。讓陳老師與官兵們感動的是,這個女孩被救出時,還在廢墟里面打著手電筒看書。她說:“下面一片漆黑,我怕。我又冷又餓,只能靠看書緩解心中的害怕!”陳全紅一下子哭了,抱著清清連說:“好孩子,只要你能活著出來,就比什么都好。”
廢墟下孩子們歌唱
地震發生時,李安寧正在她所在的北川一中高一年級上地理課。
教室突然就搖晃起來。李安寧說,當時她在四樓,沒超過20秒鐘吧,樓就塌了,三、四、五三層樓砸在了一起。
李安寧說,因為身子被砸中動彈不得,她只能大聲地喊著同學的名字,3個平時要好的女同學就躺在她身邊,卻夠不到,后來才知道3個同學都死了。
在黑暗中呆了很長時間,大約有10個小時吧。李安寧說,一些蘇醒過來的、活著的同學就一起喊話。有人大聲喊:“高一七班的,我們要出去,要挺住。”還有的人喊:“我們出去了一定要好好學習。”
“不知是誰起的頭,我們活著的人都開始唱歌,唱了好多,一齊唱,唱流行歌曲。”李安寧說,她現在記得最清楚的,唱的一首歌是光良的《童話》,里面有一句“幸福和快樂是結局”。
與鄧清清一樣,另一名被壓在廢墟里名叫羅瑤的女孩子在手腳受傷的情況下,一遍遍地哼著樂曲,靠著頑強的“鋼琴夢想”激勵自己不要入睡,結果她戰勝了死神。
(綜合自《華西都市報》《重慶晨報》
《天府早報》《南都周刊》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