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歲那年,他跟隨軍事組織來到了阿富汗,忠誠地為本·拉丹“賣命”。最近,他在接受英國媒體采訪時稱,找拉丹不可能成功。
納塞爾說,本·拉丹在他眼中不過是個工作狂。因此他也經(jīng)常比西方的情報人員想得更遠(yuǎn),這也是這么多年來對他的抓捕一無所獲的原因。平日里,他們都叫拉丹“酋長”。
“我記得最多的關(guān)于‘酋長’的記憶就是,他是一個非常非常有活力的人,”納塞爾說,“從天亮我們做祈禱開始,一直到晚上,他從來沒有閑下來的時候。雖然我們居住的條件并不是非常舒服,但是這些并沒有妨礙他的工作和思考。除了主持一些祈禱儀式,或者會見一些秘密的來訪者,他總是在干自己的事情?!?br/> 和本·拉丹一樣,納塞爾也出生于沙特,后來他移民到了也門。1996年他23歲那年,加入了一個軍事組織,“我們乘坐吉普車穿過邊境進(jìn)入阿富汗,等我們到了‘基地’的訓(xùn)練營地,我們的‘酋長’——本·拉丹,他聽說來了一群講阿拉伯語的戰(zhàn)士后,便過來迎接并給我們講話?!?br/> 納塞爾在1996年到2000年成了本·拉丹的保鏢,“在我接近他之后,我知道他一直希望能夠擴(kuò)大戰(zhàn)火的范圍,”納塞爾說,“他經(jīng)常說,我們必須在美國意想不到的戰(zhàn)線上對其痛擊,他很想在某個美國無法控制的戰(zhàn)線上與其大干一場?!?br/> 作為本·拉丹的貼身保鏢,納塞爾還要做許多事情。他不僅僅要為他的“酋長”背行李物品,還要確保衛(wèi)星電話的隨時暢通,甚至還要和廚師、司機(jī)等等本·拉丹身邊的外圍人士打交道。“實(shí)話實(shí)說,雖然我是他的保鏢,但是我甚至沒有殺死一個人,”納塞爾說,“我最惡劣的一次是因為有一個和本·拉丹見面的蘇丹來訪者非常無禮,于是我捆住了他的雙手。即使這樣,我們的‘酋長’告訴我讓那個人走。‘酋長’是個冷靜的人,溫文爾雅。”
納塞爾在2000年離開阿富汗回到了也門,因為他岳父的腎病非常嚴(yán)重。由阿富汗回家后,他便遭到逮捕,并被控以共謀炸毀美國“科爾”號軍艦的罪名。但在被關(guān)押2年后,也門法院最終判他無罪釋放。在此期間,美國的情報部門曾經(jīng)多次前往也門調(diào)查納塞爾?!澳阒辣尽だぴ谀睦??如果你可以的話便去找他吧,但你不可能成功?!奔{塞爾說。
對于自己和本·拉丹的那一段經(jīng)歷,納塞爾沒有表示后悔。
?。ㄕ浴缎畔r報》200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