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7年11月的澳大利亞大選中,工黨領袖陸克文當選為澳大利亞第26任總理。最新推出的《陸克文傳》,記述了他從農家少年成長為政壇明星的歷程,解讀了這位總理的傳奇人生。
幼兒時是羅圈腿 不能正常走路
1957年9月21日,陸克文出生在澳大利亞南寶市的瑟朗格醫院。陸克文的二姐勞瑞回憶說,自己曾經“下了賭注”說媽媽一定會生個小妹妹。
“那是一個靜寂的時刻,媽媽抱著新生兒,一臉安詳,顯得很高興。讓我感到不可思議的是,我們幾個都長著淡色的頭發,而眼前的新弟弟卻是一頭濃濃的黑發。大伙站在床腳,有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至少我是如此。”
幾個月之后,陸克文的黑頭發漸漸地變成了陸家的淺色金發。他很快就成了家里最受寵的孩子。
可是,陸克文出生后兩條腿彎得很厲害,不得不到醫院求治。他后來回憶說:
“我的第一個清楚的記憶就是在醫院里,那大概是1960年前后的事情。他們告訴我,我生下來時腿是彎的——那個時候人們更相信醫學,不相信這樣的腿會自然長直,所以就決定把我送到醫院做手術?!?br/> “我至今記得很牢的是,自己住在病房里一直不是特別高興。后來家里人把我接出醫院,爸爸把車停在女皇街,孩子們全都搶著從車里擠出來去買冰激凌。我卻摔倒在人行道上,因為手術后我不知道怎么走路?!?br/> “我還記得自己曾經坐在一輛兒童車里,孤零零地待在天主教堂的一角。人們紛紛走過來問我:‘哈羅,你覺得怎么樣?’他們從上方像巨人般地俯下身來盯著我看。一個小孩子面對那些大人凝視的目光,這個記憶畫面在感覺上很奇怪。幸好在父母的悉心幫助下,我到了四五歲的時候終于能正常地行動自如了。”
11歲遭遇喪父之痛
這以后的六七年里,留在陸克文記憶中的是家鄉農場上那田園詩一般的“天堂”生活。直到11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成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轉折點。
那是1968年12月的一個周末,50歲的父親波特在布里斯班參加完一個室內滾地球隊員的慶祝會,一個人駕車踏上回家的漫長旅途。夜晚的高速公路上既沒有燈,也沒有可供寂寞的司機醒盹兒的休息地帶,疲憊的父親伏在方向盤上睡著了。失去控制的汽車沖出路面,重重撞到了一棵樹上,劇烈的沖擊力讓他的脾臟破裂,胃部也受了重創。
陸克文回憶說:“第二天早晨很早的時候,媽媽告訴我說爸爸出了車禍??晌也]有把它當回事。”他真正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時,是跟媽媽坐車一起去皇家布里斯班醫院。父親正在那兒接受搶救。
“我還記得走進醫院第一眼看見他時的那種震驚感。他的傷全都暴露在外面,別問我為什么,他的胸前和肚子上都是縫合的針眼……他整個人可怕極了……面色慘白慘白的。”
陸克文父親去世的時候,只有母親守在身邊。在軍校讀書的大哥聞訊頭一個趕回家中,他知道自己必須把父親的死訊告訴小弟弟:“我給小學校長打了電話,告訴他我父親去世的事,并請他允許我把克文接回家?!彼f,“在回農場的車里,我告訴克文,爸爸死了??宋目蘖恕N铱赡苷f得太直截了當了。”
和母親在汽車里過夜
在接下來的兩年半中,陸克文就像是一艘在大海中遇難的船只,在風浪的左右搖擺下,他年輕的生命旅途既失去了方向也無法控制速度。當他的母親瑪格麗特在父親的葬禮結束后返回到南寶的農場時,農場主奧伯利·勞通知她搬出去。
陸克文聽到了媽媽跟奧伯利·勞在另一個房間的爭吵?!澳歉杏X讓人難過。因為媽媽聽上去傷心極了。那段時間,家里有太多讓人傷心的事情發生?!彼f,“結果是她別無選擇,我們在幾周之內就離開了農場。”
陸克文的母親感到非常痛苦。她知道,留在家里的兩個兒子都沉浸在悲痛之中,自己首先要做的,是讓一家人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住。這時,鄰居們又一次伸出幫助的手,他們同意在母親出去找工作的時候照料克文,讓他繼續念書。幾星期之后,母親終于在布里斯班郊外的一家養老院里找到了職位,隨后又在附近租了一間小房子,等到學校開始放寒假時,就把克文和二哥格里格接了過來。
房間很小。兩個男孩擠在一起,媽媽睡臥室,情形很難堪?!皨寢屜朐谀蠈毷匈I一所房子,但她沒有錢?!笨宋恼f,“所以當我們住的小屋子的租約到期,又還沒有到返校的時間時,她就試著把我們安排到各個親戚家住。”后來他把這段日子稱作“令人難過的施舍”。
姐姐勞瑞也知道媽媽是個非常要強自立的人?!坝幸淮挝覀冮_車到另一個親戚家。他們不在,而天已經晚了。媽媽說:‘聽著,孩子們。我們今天就睡在車里。’克文當時也在車里,他大概被這個決定嚇壞了?!?br/> 克文記得那是一輛小小的大眾汽車。他回憶說:“我在心里對自己說,不會有比這更窩囊的事了?!?br/> 這段生活經歷給陸克文這個12歲的男孩打下了深刻的心理烙印—— 一條孤獨的鄉村小路,被兩邊雜草樹叢擠壓著,沒有洗澡的地方,沒有廁所,沒有自來水;最關鍵的是,沒有一個地方可以被稱為是家。在回首那段往事時,陸克文總是用輕描淡寫的口吻將感情包裹起來:“這種經歷沒有什么太特殊的。你越深入地觀察你周圍的生活,你就越會發現很多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被生活狠狠地踢來踢去一段之后,我不再把自己視為魯賓遜一般的遺世獨立式的人物。我也沒有心生怨恨,一點兒都沒有。”
赴臺灣進修中文
高中畢業后,陸克文考進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亞洲學院。
教他中文的老師皮埃爾·瑞克蒙斯表示,自己喜歡陸克文是因為他的意志力和自我約束力。“在他當時那個年齡段里,不管多聰明的年輕人都會對自我定位感到一種不確定。這就是為什么年輕人會追隨各種各樣的潮流。但陸克文表現出了一種安靜的確定感,一種成熟。他總是干干凈凈、客客氣氣、出色、靠得住,并且非常富有表達天賦。”
在大學第三年結束時,陸克文決定停學一年,到臺灣深造。作為他的第一次出國旅行,從昆士蘭小鎮到海外,這是具有質變的一大步。
“我必須掙得這筆學費。所以除了干其他的活以外,我還到別人家里當清潔工。結果一路打掃到了勞瑞俄·奧克斯(澳著名政治記者和評論家)住的地方,經常幫助他刷洗廁所?!背艘酝?,陸克文還時常給人整理花園、油漆車庫等,無論什么莫名其妙的工作都干。一次有一家人雇他做園丁,讓他清理花園,可是沒想到陸克文是在農場長大的,結果把滿院子的花花草草全拔光了,還因此得了個“敵殺死”的綽號。
攢夠了錢之后,陸克文在臺灣師范大學中文培訓中心努力進修中文,還抽空跑到香港收集了自己感興趣的大批材料。一年的時間很快過去,當陸克文回到澳大利亞開始寫作他的優等生學位論文時,幾乎所有人都對他身上那種強大的動力感到吃驚。不過,當時還沒有誰想到這位年輕人會有政治抱負。按照他的導師考林·杰夫考特博士的說法:“陸克文從沒有在學生會或其他事情上擔任過公開角色,他是很努力,但他有更多的文化嗜好。我當時對他的預測是當一名學者或外交人員?!?br/> 但事實上,陸克文當時已經做好準備要在政治上發展,并為此加入了澳大利亞工黨堪培拉支部。國際外交是他眼中向未來邁進的道路,陸克文很快向外交部遞交了工作申請?!傲钗遗d高采烈的是,”他說,“我一畢業就在外交部得到了一份工作?!?br/>
(摘自《陸克文傳》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