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淼是一個在業內名氣很大、被很多人稱為“地下稅務局長”的人。在哈爾濱市,由他組成的“假發票產業鏈”所制造和販賣的假發票不計其數,僅一次進貨量涉案金額就有300多億元。
在黑龍江哈爾濱市看守所里,記者見到了販賣虛假發票的頭目曹國濱(又叫“小淼”)。
在近兩個小時的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假發票”這個隱蔽在陽光下陰暗角落的違法產業遍布全國各地,發展迅速。在這條畸形的產業鏈上,各個環節專業化程度之“高”,防范手段之“妙”,從業人員之“濫”,令人觸目驚心。
“組織嚴密”的假發票產業鏈
根據小淼的描述,整個“假發票產業鏈”從制作到銷售大體可分5層:
第一層是老板,他們有自己的印刷廠,負責給全國各地不同客戶大量印制發票。
第二層是老板手下,也叫馬仔,一般都聚集在廣州市白云區天河鎮。他們是老板的工作人員,也是唯一可以和老板接觸的一層。他們每個人手里都掌握著大量不同地區的客戶,在每本發票上賺取5元到10元不等。
像小淼這樣的角色,是整個網絡的第三層,分布在全國各地,他們通常在本地區壟斷著一部分客戶與市場。通過馬仔大量進貨,進貨價格一般在每本發票20元左右。
網絡的第四層一般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專業”送票,小淼的摩的司機便是,每一趟他給司機10元至15元不等的報酬。另外一部分是由身邊親戚和朋友組成的“銷售下線”,他們從小淼手上批發發票后再銷售。但他們拿貨的價格已漲到每本100元。
網絡的第五層,就是我們平時見到的那批人,他們密布在車站、酒店、醫院等人流量大的地方進行兜售,收取客戶所開發票票面金額的3%至4%。
小淼告訴記者,對于像他這樣的長期客戶,要貨時只需給廣州那邊打電話,再用特快專遞把樣本寄過去。談好價格,把錢打入對方賬戶。廣州方面就會把貨做好,通過空車配貨發過來。一般需要半個月,遇到工藝復雜的時間要略長一點。
另外,“人貨分離”也是其減少風險的手段。小淼告訴記者,他一直都把貨單獨放在一個秘密的倉庫里,自己的住所絕對不存放發票,每隔一兩個月,他會給雇傭的司機送一批貨,接頭地點也在不斷變化。
旺盛需求與高額利潤催生作假
假發票之所以能成為“產業”,背后是旺盛的需求。同時,假發票模仿程度高,足以亂真,連稅務和財會人員也難辨真偽。在利益的驅使下,納稅人就會鋌而走險,使用假發票,從而也為印制、販賣假發票提供了滋生土壤。
“我們跟蹤過一個短信銷售假發票的深圳號碼,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它就與全國超過1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21個地區的50個手機、17個固定電話和小靈通進行了通話,其中包括私營企業、個人、個體老板、政府機關以及國有企業等在內。”相關人員向記者披露。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財務人員對記者說:“只要做假賬的存在,代開發票這個產業就活得滋潤,而企業、個人幾乎都需要這個產業的存在。”他告訴記者,發票違法利益巨大。以一個年營業額100萬元的餐飲經營戶為例,如果其營業收入中有50萬元開具假發票,則可逃稅2.5萬元,營業額100萬元的娛樂業經營戶一年則可逃稅10萬元。
小淼說,制造和銷售假發票的利潤也相當可觀。一般而言,印刷廠印刷一本假發票的成本是幾角錢,批發給馬仔大概15元,馬仔批發給小淼是20元到30元,小淼賣給下線約為100元。而流到市場上給納稅人的價格是200元左右。
“繁榮昌盛”的地下假發票市場對國家稅收造成的損失數額巨大,難以估算。
京城尋訪假發票
車站附近——
“先生,買發票嗎?”一個孕婦模樣的人問一位手提公文包的過路男子。“你都有什么發票?”“什么票都有。”“拿張建材專用發票看看。”這時,孕婦從鼓鼓囊囊的票樣夾中快速取出一疊建材發票。“買一本多少錢?”“500元。”這是記者幾個月前在北京站附近看到的一幕。
作為京城客流量很大的北京站和北京西客站,是假發票販子的聚集地,這些人非常零散,大多是單兵作戰,賣無定所,走在來來往往的人群里,不停地打量著行人,來回叫賣。
大型超市門口——
三元橋附近某大型超市門口的過街天橋上有一群長期蹲點的賣假發票者。記者發現,他們大多聚集在過街天橋的入口處,這些人大多是中年婦女。
上午11點至12點多,天橋上共有3個賣假發票的,都是中年婦女,她們之間有四五米的距離。他們做生意的方式也很“禮貌”,并不主動上前推銷,而是向路上的行人低聲地喊“發票,要發票嗎”。
據一位賣假發票者透露,一般詢問者主要是想了解發票真假和價格問題,現場交易成功的并不多,大多是后來電話聯系。
媒體寫字樓——
在北京某媒體寫字樓內有一群專門的賣假發票者,他們趁每周二該媒體開會的時候,前來兜售發票。記者在11層通往12層的樓梯上發現了一個賣假發票者。一位40多歲的中年婦女,身上挎著兩個包,在與記者交談的大約10分鐘內,她用兩個手機接了四個電話,其中有兩個來自買票者,一個是她的同伴打來詢問調票的。
記者詢問:“7000元左右的發票需要多少錢?”她介紹說:“7000元一個人報只需要100元的套票就差不多了。”她隨即向記者出示了一份套票,套票包括兩張火車票、兩張住宿發票和一張手寫發票(出示的套票是供兩人用的)。她還一再向記者說:“只要把時間寫好,一套發票差不多可以報到7000元。”
這些賣假發票者的專業之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專門服務于某個企業,不必街頭受冷遭罪;二是有能力匹配出各種不同的套式發票,滿足客戶的特殊需要。
地鐵、公交站、街邊——
在北京的地鐵里,寫著“賣發票”字樣的小卡片被插在廣告牌和抓手的縫隙里,只是聯系人有著“田小姐”和“蘇小姐”的不同。幾乎每個車廂里都可以發現七八張這樣的卡片。據記者調查,這些卡片都是被一群人趁著早幾班地鐵人少的時候放上的。
街邊的墻上、電線桿、公交站牌同樣是這類卡片的溫床。
記者在百度里鍵入“賣發票”三個字,搜索到相關網頁共計7.48萬個,前幾條都是“專業提供北京發票,13×××××××××”。毫無疑問,無所不能的互聯網又被賣假發票者成功地“開拓”和“利用”了。
(摘自《市場報》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