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8日,一枚由俄羅斯羅斯柴爾德金融家族收藏的費伯奇彩蛋,在英國以900萬英鎊(約合1.37億元人民幣)的高價拍賣成功。是誰以如此天價購得這枚彩蛋?他又為何會為一枚彩蛋一擲“億”金呢?
原來,在這位叫亞歷山大·伊力諾夫的男人花巨資購買彩蛋的背后,隱藏著一場長達一個世紀的撼世之戀……
玫瑰圣地開不出愛情花
1916年春天的一個下午,坐落在圣彼得堡皇宮廣場的冬宮肅穆而安靜。此刻,沙皇尼古拉二世要將自己的侄女哈爾芬公主嫁給俄國著名的金融貴族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公子愛德華。得知這個消息后,年僅21歲的愛德華感到興奮而幸福,他愛慕哈爾芬公主很久了。然而18歲的哈爾芬公主卻感到沮喪而無奈,接受過新式教育的她根本看不上這個身高不足1.60米、長相平庸的愛德華。但她知道,她和愛德華的結合,不僅僅是一場婚姻,更是一場看不見的革命。
當時,沙皇統治下的俄國在“一戰”中屢次戰敗,生靈涂炭,引起人民強烈不滿。與此同時,布爾什維克和資產階級革命風暴呼之欲來,沙皇政權風雨飄搖。將侄女哈爾芬嫁給羅斯柴爾德金融家族的繼承人,是沙皇尼古拉二世討好資產階級、緩解政治矛盾的一種手段。
從此哈爾芬的府邸前,常常看到一位個子矮小的男青年手捧大束玫瑰,虔誠地等待公主的到來。愛德華對哈爾芬百依百順,滿足她的任何要求,他如此愛她,他要哈爾芬也同樣愛上他,他要哈爾芬因為愛才嫁給他,但哈爾芬對他的態度卻一直是冷漠而且傲慢。
哈爾芬酷愛玫瑰花,愛德華便在家族莊園開辟了一塊玫瑰園,取名為“哈爾芬的玫瑰圣地”。他不顧地理和氣候條件,從保加利亞運來大量珍貴的玫瑰花苗種下。經過一個春季的培育,玫瑰圣地的花兒終于盛開了。哈爾芬來到這片玫瑰花海,看到一片火紅的花海中,一條白色的花帶點綴其中,組成了這樣一句話:哈爾芬公主,嫁給我吧!
“愛德華,你以為這樣就能打動我嗎?不,我幻想的白馬王子,應該征戰沙場,為我贏得一枚戰功勛章,才配得上我的愛。”哈爾芬冷冷地說道。
聽到這樣的話,愛德華的心如同掉入了冰窟。他知道,哈爾芬所說的戰功勛章指的是費伯奇彩蛋。
從愛的巔峰跌落
第一枚費伯奇彩蛋是1885年亞歷山大三世送給皇后的復活節禮物。這份禮物讓皇后驚喜不已,從此費伯奇聲名鵲起,他每年都會設計出不同的彩蛋。終于,當費伯奇制作出第54枚彩蛋時,他對外宣布:從此不再設計制作彩蛋。智慧的費伯奇知道:要讓藝術品成為永遠的經典,唯一的辦法就是讓它成為獨一無二不可復制的精品。
每一枚彩蛋都以黃金、鉆石和最上等釉彩為原料,精細勾畫出絕美圖案,有著極高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并且所有的彩蛋費伯奇都是為俄國皇室傾心打造的。后來沙皇為了表彰在擴展版圖和“一戰”中功勛顯赫的將領,開始將皇家收藏的費伯奇彩蛋作為戰功勛章饋贈給立功的勇士,30年的過程中只贈出12枚,久而久之,費伯奇彩蛋在俄國成了榮譽和地位的象征,只有集膽識智慧和身份于一身的勇士才配得上費伯奇彩蛋。
要獲得這樣的一枚費伯奇彩蛋,只有兩種方式:沙場征戰,或者敲開費伯奇的門,懇請這位偉大的藝術家制作最后一枚彩蛋。
無論是哪種方式,都難于上青天。然而,已陷入愛情的愛德華,誓死要用自己的方式捍衛愛情的尊嚴。
得知兒子決定投入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時,父親彼得羅斯柴爾德發怒了。他只有這么一個兒子,家族龐大的生意需要愛德華來繼承和發展,他無論如何也不想讓兒子上戰場。于是老彼得選擇了第二條路:懇請費伯奇制作一枚彩蛋。
此時的費伯奇已經67歲了,自從54歲那年“金盆洗手”后,有無數人慕名前來定制彩蛋,但是都被他一一回絕。老彼得同樣遭到拒絕,但他沒有掉頭就走,而是靜靜地站在了費伯奇府上大門前,決心一直等到費伯奇答應請求為止。
那是1916年的冬天,西伯利亞的寒流肆意侵襲著整個圣彼得堡,在冰天雪地的夜晚,愛子心切的老彼得愣是站在費伯奇府邸的門前,直到最終失去了知覺。當費伯奇看到這位在俄國金融界呼風喚雨的大人物,滿頭銀發地暈倒在自己府邸門前時,不禁有些愧疚,他擔心如此僵持下去,萬一有什么意外,那后果不堪設想。猶豫良久,費伯奇答應了老彼得的要求,為他的兒子愛德華設計制作了第55只彩蛋,這也是費伯奇一生中最后一次藝術創作。
豈料老彼得本來年事已高,從倒在費伯奇門前的那一刻起,就再也沒有站起來……
撼世結局
愛德華在父親的靈柩前哭了三天三夜,悲慟欲絕的他認為自己和哈爾芬以及沙皇一樣,都是害死父親的兇手。這讓他不能寬恕自己,他恨哈爾芬的驕傲冷漠,恨她的一句戲言使他永遠失去了父親。
巨大的心痛將愛德華徹底改變了。他沒有要那枚世界上最后一枚稀世費伯奇彩蛋,盡管他為此付出了5000萬盧布(合100萬英鎊)的巨額造價。愛德華只有一個請求:他要求費伯奇將這枚彩蛋頂端設計出一只小公雞,這只小公雞每隔一小時都會破“殼”而出,每次彈出來時,都會看到雞尾上有一句話:玫瑰圣地永遠凋零了。
費伯奇答應了愛德華的要求,并且在得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后,將這最后一枚彩蛋獻給了哈爾芬公主。
從那以后,愛德華再也沒有找過哈爾芬。這個曾經天真無邪高貴美麗的公主在他心中已成了邪惡的象征,沙皇也成了他的敵人,愛德華堅定地站在了沙皇的對立面,與俄國布爾什維克一起并肩作戰。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爆發,推翻了沙皇的暴力統治。革命黨摧毀了沙皇的部分宮殿,將皇宮中的珍奇古玩悉數收繳,其中就包括哈爾芬殿中的那枚費伯奇彩蛋。
1977年,歷經幾次政治變遷的愛德華在莫斯科郊外的一處莊園里去世。他的遺物里最珍貴的就是這枚費伯奇彩蛋。而哈爾芬公主在二月革命中逃到波蘭避難,并嫁給了當地一位英俊的官員,直到1946年才回到俄國。1988年,哈爾芬去世,她的臨終遺言中有一條是:如果能再見到愛德華,一定要對他說一句對不起;一定要花巨資將那枚彩蛋贖回,如果金錢能消除內心的罪惡,她愿意為年輕時的錯誤埋單。
2007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將那枚費伯奇彩蛋托與英國一家拍賣行拍賣。得知此消息的哈爾芬的孫子伊萬諾夫,第一時間趕到倫敦,最終以900萬英鎊的天價買回了這枚一個世紀前的彩蛋。
(摘自《世界報》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