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的張大中是最早進入中國家電零售業的商人之一。在他25年商業生涯中,大中電器成了一塊令人目眩的“金字招牌”。但他也錯過了進入資本市場和全國布局的好時機,最終,在資本為王的今天,他不得不退出舞臺。
在到了耳順之年的時候,張大中將自己的63家店悉數賣給了國美,從激烈搏殺的家電江湖抽身而出。“從此刻開始,我將面對一個新領域,進入一個新角色。”他似乎如釋重負。
告別店小二
中國電子商會副會長、全國工商聯執委、北京市政協常委、北京大中電器有限公司董事長和創始人……諸多頭銜中,張大中自己最愿“加封”的卻是“首席店小二”。
店小二就是跑堂倌,其標志不是毛巾圍裙而是一件藍馬甲。每個大中員工都穿著這套藍馬甲,張大中也經常穿著它跑前跑后地忙碌著。這種被他總結為“為您服務我最佳”的店小二文化,隨著大中的轉手已經與他無關。
今年60歲的張大中經常被人稱為布衣富豪,這與他早年艱苦的家庭環境有關。
他11歲時喪父,20歲時母親因反革命罪被槍斃,兄妹7個相依為命。心靈手巧的他會自己將布頭做布鞋、自己裁布料做褲子。對于這段痛苦的往事,張大中很淡然:“人的痛苦程度取決于對痛苦的理解。”
1980年依靠母親的撫恤金,張大中結婚并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他的第一桶金來自一個半人多高的綠色落地燈。這個用廢棄的紡織梭組合而成的落地燈,為他帶來160元的收入,相當于他當時4個月的工資。
和一般的北京人不一樣,張大中沒覺得做生意有什么不好意思。1972年開始,他就在海淀區供銷社工作,這7年里他賣過豬肉賣過糕點,最大的收獲是熟悉了正規且完整的商業流程。
他的商業理念有過三次重要轉變。
首先是從制造轉零售。1982年4月,張大中注冊成立“張記電器加工鋪”,只擁有一間10平方米的門臉房,這是當時惟一允許私營企業注冊的名字。“張記”以制造音響放大器為主營業務,1988年9月,營業額首次突破10萬元;至1988年12月,“張記”占據北京音響放大器90%以上的市場份額。
在1989年以前,張大中的目標是利用元器件批零差價獲得利潤,因為貿易量大、資金周轉快,具有很好的前景。但隨著1989年后中國經濟陷入低谷,他的公司也逐漸變得經營慘淡。
但張大中一直在耐心等待。1990年,大中音響公司參加亞運會工程招標,憑借技、工、貿綜合發展以及銷售、施工、服務三位一體的綜合優勢,大中公司一舉中標,小門店開始做起大生意。
1992年,大中音響公司已是西四一條街上的著名企業。此時,黃光裕也開始將所有的店鋪統一為“國美電器”。
三年后,大中電器作為電器專賣連鎖店正式啟航。2003年,大中電器開店量增至32家,占據北京電器銷售50%市場份額,成為惟一覆蓋北京內城、社區及遠郊縣的電器連鎖商。
2005年,大中電器加快全國連鎖步伐,全國連鎖店總量達近百家,穩居北京地區電器銷售之冠,榮膺“北京十大商業品牌”。
不進則退
雖然從2002年以來,張大中一直希望大中電器可以走入資本市場,但一直未能實現這一愿望。在很長時間里,這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此時,大中電器雖然也開始了全國連鎖的布局,但全部依賴自有資金的發展難免捉襟見肘。張大中已經意識到,已經不可能靠以往的單打獨斗求發展了。
早在2002年,大中、永樂等5家區域性連鎖家電企業就已成立了“中永通泰”,進行聯合采購以對抗國美蘇寧的擴張態勢——這個聯盟一度參與企業達到了17家——但在2004年前后分崩離析。
此時,美國家電連鎖業老大百思買向大中伸出了橄欖枝。能夠獲得美國人先進的管理技術,對于只有高中文化的張大中而言確實是極具誘惑。
但張大中最終還是選擇了和永樂合作。
2006年4月,北京大中和上海永樂的合并盟約拉開了中國家電連鎖強強整合的大幕。此時的張大中希望此舉能完成自己4年多來的夙愿——上市。
然而,行業格局正如張大中所預估的那樣發生著改變。如果大中電器能夠借道上海永樂,通過股權置換的方式,北京大中就可以完成國美、蘇寧們早在兩年前就已經完成的資本市場突破。
但上海永樂經營狀況的不佳,使得這場看來結合南北優勢的“天作之合”成了泡影。
2006年7月25日,國美宣布并購永樂,11月22日雙方正式合并,2007年1月31日永樂從香港聯交所正式退市。
這是經歷多年商戰的張大中最艱難的時刻。連續經歷中永通泰和大中永樂兩次聯盟的失敗,大中已經錯過了全國布局的最佳時機。
大中的價值
相比于38歲的黃光裕、44歲的張近東,60歲的張大中已無力繼續打持久戰。他的獨子對大中電器的經營也沒有表示出一絲接班的意愿。于是,大中電器這塊北京的“金字招牌”不得不選擇出讓。
但就在出售之前,張大中卻出人意料地打了一場國慶阻擊戰。2007年國慶期間,蘇寧和國美兩家加起來近80家門店,僅僅完成了63家大中門店近90%的銷售額,“十一”當天大中就賣出3.5億元的驚人業績。
黃金周后,黃光裕和張近東都致電張大中表示祝賀。談判也隨之加速。
國美在48小時內達成大中電器的全部要求,在蘇寧30億成交價基礎上加價20%。蘇寧在24小時后放棄并購。這是一場罕見的商戰,最終的結果是國美一擊而中,蘇寧沒有加價,大中成功賣身。
能讓國美拿出相當于2006年凈利潤的4倍多收購北京大中,確實可以說明北京大中的戰略價值之高……
一天,大中電器一位新員工對一直在店堂內轉悠的一位中年人招呼:“大叔,您到底想買什么電器?”大叔答道:“我不買電器,我只是看看大中電器還需不需要購進什么電器。”這位大叔正是張大中。
老一點的員工這樣描述他們的老板:生活儉樸,作風低調,和普通人一樣經常獨自逛街,很少有車隊和隨從簇擁出行。
(摘自《人物周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