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其本土化進程的推進,人們驚奇地發現,曾在大陸風光無限的跨國公司,似乎有些用力過猛。在近幾年傳出的“賄賂門”、“質量門”和最近出現的“標準門”事件中,一些披著洋外衣的跨國公司,逐漸成為這些不光彩事件中的主角。
食品三巨頭登上“黑名單”
在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的2007年度進境不合格食品信息中,美國寶潔公司的品客薯片和百事公司的樂事薯片同列“不合格進口食品黑名單”,原因是被抽檢出含有中國嚴令禁止的化學物質溴酸鉀。此外,寶潔公司的“汰漬”洗衣粉也被上海市消費者保護委員會查出其未能達到中國的洗衣粉標準。
與寶潔和百事同時登上“黑名單”的,還有法國的達能,其兩個批次的依云礦泉水被查出細菌總數超標340倍。此外,日本蛋黃醬和澳大利亞葡萄酒等產品,都不同程度地被查出含有違禁物菌超標。
這在中國消費者中引起軒然大波,寶潔、百事和達能不得不接受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的問詢、零售賣場的下架,以及消費者的質疑。
此次被查出含有違禁物的進口品客、樂事薯片,已被零售巨頭家樂福要求下架,暫停銷售。這些在中國市場上呼風喚雨的跨國公司,似乎正面臨著一場不大不小的“危機”。
問題產品是“水貨”?
不過,寶潔、百事和達能并不愿意把此事看作自身的“危機”。
“我們在中國生產和銷售的產品是絕對符合標準的,是安全的。”百事食品公司研發部的黃志說:“消費者可放心食用市場上在售的樂事薯片。”寶潔公司負責食品的對外事務部經理張群翔及達能依云礦泉水的有關負責人也表達了相同的觀點。
其中,寶潔和百事公司隱約承認了此次被查出含有中國禁止的食品添加劑溴酸鉀的產品“可能出自其美國的生產工廠”,但同時表示,這批產品并不是通過其正常的貿易渠道進入中國市場的。“這次被查出的批量很小,一些不了解情況的進出口貿易商很可能是從美國的商場、超市,甚至便利店購買,然后運到中國銷售。”
張群翔同時表示,寶潔不希望,也不贊成授權以外的進口商從事其產品進口貿易。他強調,僅靠寶潔自己的力量,目前還無法杜絕這種行為發生,消費者購買時需自行留意辨別。
中外標準差異惹的禍?
難道含有溴酸鉀的薯片在美國能夠食用?“在美國,溴酸鉀在食品生產中是被允許少量含有的。”黃志說。
張群翔更是直白地表示:“之所以出現超標情況,是因為中外之間的食品安全標準不同所致。”
然而,據世界衛生組織的資料顯示,早在2003年,該組織已建議禁止在食品生產中使用溴酸鉀。目前,歐盟、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國家已禁止使用。中國也于2005年7月1日全面禁止在面粉中使用,在國內生產的薯片里,也從未查出溴酸鉀超標。
與寶潔和百事心照不宣的,還有法國的達能。“目前在市場上銷售的依云天然礦泉水完全符合WHO所頒布的國際食品法典以及歐盟頒布的歐洲標準,消費者可以安心飲用無虞。”達能方面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達能并沒有表示其目前在中國銷售的依云礦泉水符合中國的標準。此次依云礦泉水被查出微生物菌落總數超過中國標準的340倍。
“在WHO、美國、歐洲等最新標準中,細菌總數不再出現在標準之中,但其標準對致病微生物菌落的控制越來越嚴格,歐盟對于6種致病菌都有嚴格檢驗標準。”中國醫促會健康飲用水專業委員會主任李復興告訴記者,我國的標準對于各個致病菌沒有嚴格規定,只是總體規定菌落總數的含量。
更讓人難以理解的是,達能如同屢戰屢敗的中國男子足球隊,其依云礦泉水在中國已多次“闖關未果”。
而寶潔的品客薯片,也不是第一次查出問題。此前的5月,由比利時產的原味43g品客薯片即被檢出NOS終止子而被拒入關。寶潔公司的日化產品汰漬洗衣粉,也是先后兩次被查出達不到中國標準。
跨國公司需要角色轉換
“我不明白,為什么這些跨國公司明知美國和歐洲的標準與中國有差異,還多次試圖進入中國市場?”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任何一個國家的產品,在進入另一個國家銷售的時候,必須符合當地的標準和質量要求,這是國際市場的共識。”
美國衛生與人類服務部部長邁克·李維特也在2007年1 2月10日訪華時表示,美國的標準并不是針對中國產品,“任何一個國家的產品要進入美國市場,就必須達到美國標準”。
“同樣的道理,任何一個國家的產品,其進入中國市場,也必須達到中國的標準。”白明說,不同國家有不同的標準并不沖突,“就好比中國人愛吃米飯,歐洲人愛吃面包一樣,一個國家的標準對其他任何國家和公司都是公平合理的。”
隨著這些跨國公司日益本土化,其對自身品牌、產品甚至社會責任的要求卻有所降低,而大陸人的生活水平卻在不斷提高,人們對產品標準和安全也越來越重視。“此消彼漲,一些跨國公司的產品反而跟不上中國發展的速度,落伍了。”白明說,“其實,只要這些跨國公司稍微努力一點,其遭遇的麻煩完全可以避免,反而還可以借助其品牌和質量優勢,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尊敬。”
(摘自《鳳凰周刊》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