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世已經85年的“電話之父”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現在遇到了新麻煩。
最近,一位美國記者稱,他有鐵證顯示,貝爾并非電話真正的發明人,而是剽竊了競爭對手伊利沙·格雷的專利成果。
這位名叫塞思·舒爾曼的記者說,當年是格雷最先申請了電話專利,但在數名律師和一名被賄賂的專利權審批員的幫助下,貝爾偷看了格雷提交的專利申請文件,并剽竊了后者的創意,從而被錯誤地認定為第一個提交電話專利申請文件的人。
同一天提交專利
貝爾1847年出生在英國的愛丁堡市。23歲時,為了躲避瘟疫,他隨父母移居加拿大。不久后,貝爾又來到美國的波士頓,從事教育聾啞人的工作。
19世紀中期,電報已經發明,不少發明家都在研制新裝置,試圖直接用電流傳遞語音。這其中就包括格雷。但由于電話傳遞的信號是連續的,而不像電報那樣是不連續的信號,因此當時大多數權威的通訊專家都認為,電流是不可能傳遞語音信號的。
此時,貝爾在他的兩名聾啞學生的父親資助下,也加入到研制電話的隊伍中。但起初,研制工作并不順利,以至于資助人一度對他非常失望。為了加快進展,資助人又雇用了一名訓練有素的年輕電工托馬斯·沃特森,作為貝爾的助手。
終于在1875年6月2日,貝爾與沃特森的努力有了回報。這一天,通過電線他們第一次聽到了傳來的聲音,盡管非常微弱。至今,在美國波士頓法院路109號的門口仍掛有一塊銅牌,上面鐫esGvQWEqWT5Kybd3V9PwiOGwo+dAu+kB0PiPrKQ6FE8=刻著“1875年6月2日電話誕生于此”。
又經過半年多的改進,1876年3月7日貝爾獲得了電話發明的專利。但巧合的是,貝爾與格雷向專利局提交電話專利申請的日期是同一天——1876年2月14日。只是,前者比后者早了兩個小時。
舒爾曼從貝爾當年的實驗室筆記本記錄中發現,起初,貝爾和沃特森試圖以電磁方式在電線中傳送聲音,但卻并不順利;而就在1876年貝爾前往華盛頓咨詢申請電話專利事宜的12天后,他突然開始使用另一種聲音傳送設備,而這一方法最終被證明是成功的。貝爾在設計圖中繪制了一個人對著一個裝置講話,而格雷描述類似方法的專利申請文件中也有這樣一個非常相似的圖。
這份被舒爾曼認為是“最有力證據”的筆記本,在1976年前一直由貝爾家族收藏,1999年后才被制成電子文檔并廣泛傳播。
“發明人”曾層出不窮
事實上,舒爾曼這次只能算是“舊事重提”。在貝爾發明電話后不久,格雷就狀告他剽竊了自己的創意。
貝爾與格雷的官司持續了11年之久,成為美國歷史上歷時最長的專利訴訟案。當時,為了應對訴訟,貝爾一家甚至搬到華盛頓居住,以方便他經常出庭作證。最終,貝爾贏得了訴訟,被確定為電話的發明人。
但此后有關“電話之父”的爭論并沒有終止,而且“發明人”也是層出不窮。
“他的發明不是偶然”
到底是誰發明了電話,似乎現在已沒人能說清楚了。但有一點卻是肯定的,那就是電話的發明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利益。
貝爾在獲得專利后不久就成立了貝爾電話公司。此后,由貝爾公司發展而來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長期壟斷美國長途和本地電話市場。1984年,美國司法部不得不依據《反托拉斯法》對其進行拆分。即使在拆分后,新的美國電話電報公司1999年年營業額仍高達623.9億美元,居世界前十大工業公司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1925年美國電報電話公司和西方電氣公司的工程研究開發部合并,成立了貝爾實驗室。這個享譽世界的工業實驗室迄今一共推出了2.8萬多項專利,現在平均每個工作日推出4項專利。
曾著有《貝爾實驗室:現代高科技的搖籃》一書的閻康年認為,貝爾發明電話的事實是不容置疑的。他說,貝爾的祖父、父親都是教發聲法的教授,而他的母親和妻子均是聾子,這些都是促使貝爾研究聲音傳播的因素,“他發明電話并不是個偶然現象”,而且他有按時間順序記錄下的完整發明資料。
“技術史上越是重大的發明爭論越大。”閻